尹有宽_好大夫在线
10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得了肝硬化,充分休息很关键

发表者:尹有宽 人已读

摘要:
乙肝肝硬化的治疗,除了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以外,充分休息也很关键。本文介绍了两位患者的治疗经历,强调了抗病毒药物和充分休息对于肝硬化的治疗的重要性。

肝硬化的治疗,除了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以外,充分休息也很关键。

姜女士,65岁,因乙肝肝硬化、反复低蛋白血症、肝腹水、脾脏增大、脾功能亢进。在外院多次住院治疗,疗效皆不佳。由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太低。消化科和外科医生皆建议她行脾脏切除治疗。姜女士对脾切除犹豫不定,于是来到我院就诊。鉴于姜女士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极低下是脾脏明显增大所致,而脾大又是慢性乙肝反复发病致肝硬化所致,关键是治疗肝硬化。于是为其制定了治疗方案,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要求她在家卧床休息。姜女士严格执行卧床休息和用药,每两月复查一次,肝脏B超每次都有好转。疗程8个月时,姜女士B超检查肝硬化基本消失,脾脏大小缩小至正常范围,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


范女士52岁,也因慢性乙肝、肝硬化来我院就诊。范女士为乙肝小三阳,虽然B超提示早期肝硬化,但白球蛋白正常,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皆正常,也予以抗病毒治疗,以及要求每天适当卧床休息,少参加运动和行走。范女士坚持服药后自感无不适,压抑了3个多月后,终于忍不住参加了每天两三个小时的广场舞,自感心情不错,但每次跳舞后有疲乏感,她丈夫劝她不要参加这种剧烈运动,她只当耳边风。结果肝病症状逐步加重,3 个月后发现两踝部浮肿,查白蛋白从40克/升降至29克/ 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升高,B超示肝硬化伴轻度缩小、脾肿大。


抗病毒治疗——控制肝病进展的关键手段

姜女士和范女土都是由于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硬化,因而给予抗病毒、抑制炎症治疗,才能控制肝脏病变的进展。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出现,已经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肝硬化已不再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乙肝抗病毒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拉米夫定,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进展,部分患者的肝硬化病情甚至得到逆转。但由于拉米夫定耐药率较高,现在多提倡使用思替卡韦、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一项研究显示,服用思替卡韦5年以上,88%~96%的患者达到肝纤维化改善,96%的患者达到组织学改善。348例服用替诺福韦治疗5年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原有肝硬化的患者肝硬化逆转率达74%,原无肝硬化的患者阻止肝纤维化进展95%。可见抗病毒药物治疗肝硬化的疗效肯定。

充分休息——保证肝脏血流供应,促进恢复

对于姜女士和范女士,都使用了抗病毒的物恩替卡韦及对症治疗,但是结果却完全不同,其原因与二者的休息状况不同有关。

中医学认为,肝为阴脏,主动喜静。古人有肝藏血却又赖以养,动则血行,静则血止之说,当机体休息时,全身活动少,机体外周组织向肝脏大量输送血液,外周组织血液需求量相对减少,大量血液归属于肝,可达到养肝和肝细胞再生的目的。现代医学提示,肝硬化分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两个阶段,肝脏有一定的代偿功能,即使肝脏出现部分肝硬化,患者仍然有能力完成日常工作和饮食起居,肝脏表现出坚强的一面。

但如果此时休息不够,肝脏继续超负荷工作,“储备力量“终有耗竭的一天,肝功能逐步衰竭,无法满足人体的基本需求时,神丹妙药也无法挽回了。人体平卧位时肝脏血流量为100%,但直立体位时肝脏血流量减少40%,运动时肝脏血流量减少80%~85%,剧烈运动时肝脏血流量更少,难以满足心、肺、脑、肢体的血流和氧供应。所以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休息至关重要,尤其对中晚期肝硬化患者很关键。当然适当活动也是需要的,而像范女士这样每天跳两三小时的广场舞,运动太剧烈,减少了肝脏血流量,影响肝细胞增生,最后导致病情加重。肝硬化患者只吃药,不保证肝脏血流量,就相当于种田只施肥,不浇水,最后只有颗粒无收的结果。

乙肝肝硬化,尤其是早期肝硬化,及时、持续地抗病毒治疗,是可以逆转的,即使是失代偿性肝硬化也有恢复的可能,所以患者要有信心,按时服药、积极治疗,病情是可以恢复的。但是除了药物治疗,患者的生活习惯,如是否充分休息,也会对病情的恢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不要像范女士这样,虽然吃了药,却没有充分休息,最后导致病情加重,耽误了治疗的时机,后悔莫及。


本文是尹有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