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发表者:陆洋 人已读
再下一城 :成功为心脏搭桥患者实施脊髓电刺激术
清华大学脊髓刺激器步入临床试验阶段以来,作为脊髓电刺激器临床试验中心之一的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先后为多名长期饱受疼痛之苦的患者成功实施了脊髓电刺激疗法。我们今天的主人公 —— 现年62 岁的王先生也在前不久成为了脊髓电刺激疗法的获益者。为了摆脱长久以来左下肢的疼痛,他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可以说是大费周折、几经辗转。再次让他回忆起这一路走来的种种艰辛,言谈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 ……
王先生常年患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先后经历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手术,他的心脏可以说是“心经百战” 。他曾在2010年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外院进行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2012年因为心肌梗死进行过心脏搭桥术,2017年还因为颈动脉狭窄做过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而说到他疼痛的起因,还要从2012年的那台心脏搭桥手术讲起。
2012年11月,王先生在外院进行心脏搭桥手术,术中要取双下肢血管做搭桥血管。然而就在手术之后,他 便立即出现了左脚灼烧样疼痛的症状,而且这种疼痛不断加剧,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视觉模拟评分法)达到8-9分,甚至导致他一度出现了行走困难的 问题。在这期间,口服止痛药并没有明显的缓解,疼痛持续侵袭着他的身体和心灵。自此,王先生便陷入了与左脚疼痛长久博弈的“拉锯战”中。
这六年多的时间里,他为了能缓解疼痛,不得不奔走于各大医院。先是在北京的一些医院进行了神经组织 及脉冲射频等方面的治疗,但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2018年,他又辗转去到了武汉的一家医院进行“神经松解术”,但结果仍不尽如人意。他就这样一直四处寻医 、奔波流离,而上天并没有被他的辛苦所感动,数次问诊换来的只有左脚疼痛的日渐加剧。据王先生自己描述,最疼的时候,他的左脚根本着不了地,就算到了冬天也会疼出一头汗;出门也要穿厚底鞋,连盲道都走不了,因为 怕硌的脚疼;当疼痛实在没法忍受时,他甚至会用 头撞墙。凡此种种,让人听来不禁满是心酸,而更严重的还在后面。因为疼痛,他不得不常年服用止疼药,然而经年累月的服用,耐药性和副作用都是避免不了的,他的肝脏、肠胃功能也相应受损。就连他自己也说,要是没有足够的意志力,根本坚持不到今天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他陷入绝望之中时,事态似乎就在一瞬间发生了转机……
一天,王先生在网上看到了清华长庚医院正在进行脊髓电刺激器临床试验的消息。当时他想都没想,当即 抄下了网站上留下的联系方式,第一时间就直接打了过去。电话那头负责接听的,是神经外科的陆洋医生。陆医生耐心地解答了他所有的疑问。但是,他考虑到自己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心衰,所以起初也怕存在风险,不敢尝试。而在陆洋医生的科学讲解之下,他开始正视这种治疗方法。在多方就诊、求医无门的情况下,王先生最终决定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尝试一下这种“终极手段”。
时间过得很快,在进行了相关检查之后,王先生办理了入院手续, 神经外科脊髓电刺激试验团队的医生们,也开始着手为他准备手术的相关事宜。随着时间的推进,他对这种疗法了解的也越来越多, 内心逐渐 培养起了充足的信心。他坚信,只要还有勇气尝试,这种方法就一定能让自己重获新生!
在完成了各项身体指征评估之后,时间来到了手术日当天。医生先是充分告知了患者及其家属手术的相关事项及手术风险,随后将患者推进了手术室。术中,在王劲副院长的带领下,治疗团队利用局部麻醉及C臂引导, 采用穿刺手段精准地将电极植入到了王先生的体内,紧接着就进行了开机测试,对镇痛效果进行检验,患者反馈电刺激可以完全覆盖疼痛区域。这也标志着,对王先生进行的脊髓电刺激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手术之后,王先生的精神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睡眠质量的改善。在出院后对他的电话回访中,王先生激动地表示,之前左脚疼的整宿整宿睡不了觉,连躺着都费劲,现在好了,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与此同时,他还对脊髓电刺激试验团的医生们多次表示了由衷的感谢。他直言,正是因为有医生们的耐心解答和悉心照料,他才得已恢复到现在这样的理想状态。另外他还强调,脊髓电刺激器的远程调控功能也给他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他再也不用东奔西走,耗费财力和时间,在家就能轻松实现仪器调控,在医生的帮助下,他终于可以彻底告别这迁延难愈的疼痛顽疾了!
目前,包括王先生在内的几位患者已经完成了电池的安装与调试,相继顺利出院了。面对临床试验的接连成功,神经外科的医生们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愈发奋勇争先,乘着清华长庚医院这艘扬帆的“巨轮”,在脊髓电刺激疗法领域劈波斩浪,不断实现崭新的突破,以求为更多疼痛患者带去生活的新希望!
本文是陆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