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的形成机理——梦的解析
文章摘要:梦作为一种人们最常见最熟悉的心理现象,自古至今很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对其进行过思考,并作出各种不同的解释。但直到今天,现代生理学和医学仍然没能给梦的形成机理作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梦的形成机理——梦的解析
(摘自《揭秘灵界生命:神秘现象探索》一书)
梦作为一种人们最常见最熟悉的心理现象,自古至今很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对其进行过思考,并作出各种不同的解释。但直到今天,现代生理学和医学仍然没能给梦的形成机理作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如果我们确信灵界的存在,梦实际上是灵体在人的睡眠状态下与人进行信息沟通的一种形式,是外在灵体与处于睡眠状态中的人的灵魂的直接交流或接触,这种交流或接触可以生动地表现为形象、声音或触觉。如果确认灵体是存在的,那么这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的对梦境机理的解释。正因为人们不愿意承认有我们清醒时通常无法感觉到的灵体的存在,人们才对梦境的形成作出了各种各样或直接或间接的解释。如果仔细推敲起来,一些解释并不合理。
一、亚里士多德对梦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对梦进行过研究,他对梦的解释是,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引起感觉的刺激物消失后,这种感觉的印象仍然是延续着的,只是变得比较微弱了。他举例说如果我们把眼睛从光亮处转向黑暗处,那么眼睛就会因为强光刺激的延续而看不见东西;如果眼睛长时间盯着某一种颜色,那么当眼睛去看其他东西时仿佛也是那种颜色了。在白天人清醒的时候由于外界的各种刺激信号比较强,所以人们感觉不到这种延续下来的印象;但当人们进入催眠状态后,感官接收到的各种刺激较少了,这时那些残存的各种曾经的感觉的印象就会被比较明显地感觉到,“这就像熊熊大火之旁的小火苗,大苦乐之旁的小苦乐,一旦前者终止,那么微小的事物就会显露出来”[1]。这时人们就会在睡眠中体验到各种形象和声音的梦境。
亚里士多德对梦的这种解释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细推敲起来就成问题了。固然梦的形成会受到先前各种感觉的影响,但如果梦只是感觉印象的残留和延续,那么应该越是新近的感觉残留的印象应该越强烈,就越应该会被梦到。然而人的梦境似乎并没有这种规律,人们梦到的经常是一些很久以前的场景,新近发生的事未必是梦到最多的事。另外人们有时会梦到情节非常复杂、离奇的梦,梦到许多不曾在现实中看到过的东西,这些梦显然无法用感觉的残留来解释。不过亚里士多德也有可取之处,他认为人的感觉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如处在恐惧情绪状态中的人只要稍有些相似之处,就会认为走过来的是他的仇敌。情绪对人的这种影响也会影响到人的梦境的内容。
二、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
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在某些方面和亚里士多德是一致的,例如他也认为梦的活动有心理活动残余的部分,睡眠时身体受到某种刺激可以在梦里表现出来,体内器官的情况也可以影响到梦境。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而且也得到了实验的证实。但弗洛伊德认为这些只能解释梦的个别片段,而无法解释梦的整体反应。他论证说如果梦仅仅用外来感官的刺激来解释,那么人在睡眠时眼睛受到的刺激要比身体的其他部位少得多,然而梦境中出现的却大多是视觉影像。显然,在这一点上弗洛伊德比亚里士多德的理解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弗洛伊德对梦的整体反应的解释却陷入了错误之中。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在意识中的显现,因为无法直接进入意识,所以潜意识以一种扭曲的或伪装的形式进入意识,这就是梦。梦的情节之所以离奇,就是这种伪装的结果。在弗洛伊德看来,梦的生理学意义在于保护睡眠,他的理由是梦在不破坏睡眠的情况下使潜意识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使兴奋得以发泄。如果这种愿望不经过伪装而直接寻求满足那就会和自我意识发生冲突,那么睡眠可能就会受到破坏。而经过伪装后的梦则可以通过自我的审查而进入意识,梦起到了一种调节作用,避免了引起冲突,使睡眠得以延续。所以弗洛伊德认为梦不会影响睡眠,而是使睡眠更好。
按照弗洛伊德对梦的这种解释,梦包含了动力和目的两个部分。梦的动力是潜意识中的愿望,梦的作用和目的则是为了使睡眠延续。对于梦的动力反驳起来比较困难,但对于梦的目的和作用却容易反驳,这个反驳就是噩梦。很多人都有过被噩梦惊醒的经历,这类梦的作用显然不是保护睡眠,而是破坏了睡眠。
弗洛伊德把梦与其所隐含的潜意识内容的关系概括为四种情况:一是以部分代替全体,二是暗喻,三是意象,四是象征。而梦的形成机制(弗洛伊德称为“梦的工作”)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压缩,指显梦的内容比潜意识的隐念简单;二是“移置”作用(displacement),指潜意识中的隐念用关系不太密切的事物代替,重要的东西在梦里用不太重要的东西代替;三是成像,指将把潜意识的隐念变为视觉形象;四是“润饰”(secondary elaboration),是将梦的工作的直接产物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在润饰过程中,潜意识的隐念会被扭曲和打乱次序。
梦的工作有四种:
1. 凝缩:大量的潜意识的材料变成简单的显梦(如何解读)
2. 转移:用一种元素替代另一种元素(置换)
3. 象征:潜意识的内容往往会以一种隐晦的、间接的事物。
4. 特殊表现力:将思想变为视觉形象的能力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象征意义不仅局限于现在互相有联系的事物之间,而且还可以回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文化发展阶段,甚至回溯到语言思想未发展前所存在的状态,他认为这种象征关系是种族发展的遗物。弗洛伊德的这种思想很可能对荣格后来提出集体潜意识概念起到了启发作用。但这种原始时期的象征关系是现代人所不知道的,它们是如何从远古时期传递给现代人的,这种机理弗洛伊德并没有解释。文化象征意义是否可以通过生物体的遗传而在梦中被自我使用,现代生物遗传学还没有这方面的证据。
对于这些已经超越出了个体的经验的象征意义,如果我们承认灵界的存在,那么就无需再吃力地从远古的遗留中寻找原因了,它们不过是来自灵界的信息而已。“梦的工作”并非是心灵自我独自完成的,而主要是由外部灵体的参与完成的。
三、梦形成的真正机理
当人处于睡眠状态的时候,由于视觉听 觉器官都基本上不工作了,通过视觉和听觉传入大脑皮层的信息非常少,这时大脑的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会对灵体传入的信息更加敏感。当有外来的灵体刺激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的时候,人就是出现相应的视觉和听觉,表现在人的意识中就是梦境。因此可以说, 做梦实际上是灵体给人的“演出” 。
梦的形成机理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外界的灵体并不是通过刺激人大脑神经中枢使人形成各种视觉和听觉,而是直接与做梦的人的灵魂进行接触,通过与灵魂的直接接触,使人形成各种视觉形象和听觉。人处在睡眠状态时身体不再受自主意识的控制,人的灵魂此时与身体的结合比较“松懈”,受身体的限制较少,灵魂因而比在非睡眠状态时获得了更大的活动自由。一些能量较低的外在灵体无法在人清醒的状态下与人直接接触,却可以在人睡眠时与相对比较自由的灵魂接触,以各种形象和声音出现在人的灵魂的感觉当中。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