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施宝民 人已读
很多人一听到消化道出血,首先想到的都是胃肠道出血。但实际上,胆道出血也是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只不过较为罕见。
胆道出血是指由于损伤或感染导致肝内、外胆管与毗邻血管之间形成病理性内瘘,血液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形成消化道出血。
胆道为什么会发生出血?
导致胆道出血的病因很多,主要有医源性损伤、外伤、感染、肿瘤等。
1 医源性损伤:医源性损伤是目前胆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介入性诊断及治疗、手术治疗都可能损伤胆道及血管,造成胆道出血。
2 外伤:外伤导致胆道出血量较大,甚至会因出血导致生命体征不平稳。
3感染:肝内、外胆管结石,血吸虫肝病,胆道蛔虫等感染都可能导致胆管梗阻并发胆管炎、胆囊炎、胰腺炎及肝脓肿,引起胆道出血。
4 肿瘤:肝癌或胆管癌可以侵蚀周围的血管并溃破入胆道,可引起胆道出血。肿瘤性胆道出血的发生率随着近年肝胆道肿瘤发病率的增加而逐年上升。
5 其他:肝动脉瘤破裂,动脉变异,胆囊息肉合并脑白质营养不良、凝血功能异常等,均可致胆道出血。
胆道出血有哪些症状?
胆道出血的症状与出血量、出血时间、出血速度有关。出血量少、出血慢可无明显症状,只出现血便、黑便、便潜血阳性;出血量大、出血快时会出现胆道出血典型的“三联征”。
胆道出血“三联征”:胆绞痛、消化道出血和黄疸。胆绞痛主要表现为上腹或右上腹绞痛或胀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为黑便、血便,甚至呕血;黄疸表现为全身皮肤、巩膜黄染。
但只有22%~35%的患者出现典型的三联征,85%的患者只表现为反复多次周期性出血。
胆道出血怎么治疗?
胆道出血的治疗方式取决于出血原因和出血量、出血速度等因素。
对于出血量少、感染较轻、生命体征平稳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予以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 补充血容量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 足量、足疗程、联合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3 使用全身止血药物,也可联用抑酸药物。
4 置入鼻胆引流管进行引流,也可经鼻胆引流管用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冲洗止血。
需要注意的是,保守治疗后仍须临床观察且定期复诊,避免再次出血。
而对于反复出血、出现失血性休克、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灶明确的患者,则建议采取手术治疗。
总之,胆道出血虽然罕见,但也是消化道出血的一个原因。
对于怀疑胆道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行相关检查确诊,并及时止血、抗感染等,避免病情进展出现出血性休克。
出血过多或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的患者,应当根据病因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
本文是施宝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