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宝民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长在肝上的肺——肺隔离症

发表者:施宝民 人已读

刘先生,今年55岁,体检时发现肝脏右叶有一个5厘米左右的肿物。因为本身有乙肝多年,突然发现肝脏一个肿物,非常担心是恶性肿瘤,生怕延误了治疗。于是忧心忡忡、心急如焚,在多地医院多次就诊,都不能确定肿物的来源及良恶性。由于肿块位于肝脏后上方,直接手术切除又有较大困难。经过多方咨询,慕名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找到肝胆胰外科施宝民教授。施教授随即安排入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刘先生入院后,立即进行了各项检查。结果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都正常。又做了超声、上腹部增强CT、上腹部增强MRI等影像检查。都发现了该部位的肿物,但还是不能确定其来源,也不能排除恶性病变。


超声:右侧肾上腺区,紧邻下腔静脉可见混合回声区,大小56mm*24mm,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


上腹部增强CT:肝右后叶与左侧膈角间异常密度占位,范围约3*5.9cm,边界尚清。


上腹部增强MRI:肝右后叶与右侧膈角间肿块,偏良性。

追问病史,10年前有过上腹部外伤史,也不排除当时外伤后肝破裂,导致后面肝胆汁瘤形成合并感染。但病灶位于肝后上、右膈下、下腔静脉右后方,紧贴肝脏、膈肌和下腔静脉,传统开放手术风险高、难度大。经过新华医院肝胆胰疑难疾病多学科会诊,仔细评估病情后,决定对患者进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

术中发现,如术前所料,肿瘤位置非常深,又靠后。充分游离右半肝,置一个吊带悬吊右肝,才能看到肿块。确定肿块位于右侧肾上腺上方,与肝脏右后叶密不可分,与膈肌关系紧密,并将下腔静脉顶起来,托向左上方。由于位置深在,周围布满大血管,术中面临巨大挑战。仔细分离解剖,发现肿块壁流出脓液,考虑囊实性肿物合并感染。

随后完整地沿着囊肿壁完整切除肿块,并将囊液吸尽。

术中所见。上图为隔离肺组织脓液流出;下图为隔离肺切除之后的创面。

术中切除标本,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显示:隔离肺。术后病理诊断:叶外型右膈下肝后隔离肺(叶外型)。镜下可见不规则的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比正常人大2-5倍。

终于真相大白了,原来是一种先天性病变:隔离肺——长在肝上的一叶肺。


镜下可见不规则的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比正常人大2-5倍

所谓的肝脏占位其实是长在肝脏上多余的一叶肺,也就是我们说的叶外型肺隔离症。患者既往合并了反复感染,肿块被致密的结缔组织包裹,牢固地附着在邻近的肝脏上,肺内组织可以分泌粘液、可以合并感染而变成脓液。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术后7天便顺利出院。

相关知识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由异常的体循环动脉供应的无功能的肺组织所形成的囊性肿块,且不与气管支气管树相连。发病率为0.15-1.8%,是第二常见的先天性肺部异常。根据发病部位分为两型:

1, 肺内型隔离症

又称叶内型,较为常见,局限于正常的肺实质内。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当,98%出现在肺下叶有症状,多为反复的肺部感染,罕见者会出现血气胸、咯血、充血型心衰等。

2, 肺外型隔离症

又称叶外型,相对不常见,主要发生在内脏胸膜外的肺组织。男女发病率约为4:3,多数无症状。大多数肺外型隔离症位于肺下叶和膈肌之间;但事实上可能出现在胸腔的任何部位,部分或全部出现在横膈膜内。横膈膜下方约占10-15%,,前纵隔占6%,后纵隔占15%。腹腔内占8%,这部分需要与腹腔脏器的囊性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

本例属于叶外型右膈下肝后隔离肺,亦是非常少见的,关键术前诊断比较困难。肺隔离症的治疗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一些轻微的情况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观察。如果出现严重的症状或并发症,则需要手术干预。手术切除异常肺组织,以防止未来的感染和并发症。预后良好。


隔离肺的类型



本文是施宝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