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科普:安装了兼容核磁的心脏起搏器可以直接做核磁共振检查么?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提高,接受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患者数量也持续增加。门诊经常有患者问及这个问题:植入的除颤器/起搏器是兼容核磁共振,我可以直接安排磁共振检查吗?

(图1)
答案是:不可以!
1. 兼容核磁的心脏起搏器植入的必要性
磁共振相对于CT,对软组织的成像更优,没有辐射,是急性脑血管疾病、脊椎、关节及软组织检查临床首选的成像方式。由于起博器患者平均年龄在65~70岁左右,正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的高发年龄,中国数据显示,33.8%的起博器植入患者具有磁共振扫描的真实需求,欧美国家有1/2左右的植入起搏器患者一生中可能需要接受磁共振检查。

(图2)
2.磁共振检查对起搏器的影响
心脏起搏器分为传统的和兼容核磁心脏起搏器。传统起搏器在强磁场中会会对起搏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产生发热及异常反应,甚至会灼伤心肌,造成心肌穿孔等。同时,磁场会干扰起搏器的脉冲,使心脏出现心律不齐,严重的会造成死亡。因而长期以来,磁共振检查是传统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的绝对禁区。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MRI兼容性心脏起搏器应运而生。兼容磁共振的上述器械其内使用最低限度的铁磁性材料,以减少可能的电磁干扰和热效应。但实际上如果您关注到起搏器说明书或者包装盒,就会发现上面写的是MRI-Conditional 即部分情况下可以使用磁共振检查;而不是MRI-safe。也就是说,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方能接受磁共振检查。仅在特定情况下接受MRI检查对患者来说是安全的。

(图3)
3、兼容核磁起搏器分为1.5T和3.0T有什么区别
根据兼容的核磁共振设备的类型分为1.5T核磁兼容和3.0T核磁兼容,3.0T核磁共振是较为先进的核磁共振技术,目前各大医院主要的核磁共振设备都是3.0T的技术。3.0T核磁兼容的起搏器可以在3.0T和1.5T的核磁共振设备中进行检查,1.5T兼容的起搏器只能在1.5T的核磁设备中进行检查。
4、怎么了解患者起搏器兼容磁共振信息
每个兼容核磁共振的起搏器都会附带MRI信息卡,如果患者没有,可咨询具体型号,并登录www.MRIsafety.com查询具体信息。

(图4)
5、安装了兼容核磁的起搏器做核磁共振检查具体流程

(图5)
扫描前:植入起搏器术后至少6周 后方能接受MRI检查。放射科评估患者:是否适于近期进行MRI扫描;心内科评估起搏器: 是否符合MRI扫描必要条件,开启SureScan模式。医生可打印出程控结果单证实已确实打开MRI模式。患者拿着起搏器MRI标识卡和程控单再去接受指定的检查。
扫描中:当开启MRI SureScan 模式时,心动过速检测和治疗会暂停。如果同时程控为非同步起搏模式,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因此,在整个磁共振检查期间内必须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监测。需要与患者保持持续的视觉和语言交流,使用脉搏血氧饱和仪(体积描记法)或心电图等仪器持续监测患者心率等指标,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检查,将患者由扫描检查室转至控制区域。
扫描后:将患者由扫描检查室转至控制区域,将患者的监测设备移除。关闭“SureScan”模式,将起搏器回调至MRI检查前设置的模式。同时需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测试起搏器相关参数(阈值、感知、阻抗),测试各项参数正常后患者方可离开。
安全进行磁共振检查是临床的重要需求,兼容磁共振心脏起搏器行磁共振检查,需要预约心内科心脏电生理专家进行检查前的程控及模式调整后方可进行磁共振检查,检查后需将起搏器回调至MRI检查前设置的模式。

(图6)
供稿: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二病区 宋卫锋主治医师
本文是宋卫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