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如何随访
为解决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个体化精准分层随访问题,以减少患者随访的费用,缓解随访焦虑等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李晔雄教授担任责任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刘欣、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贵州省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吴涛教授担任共同第一作者,由中国淋巴瘤研究合作组(China Lymphoma Collaborative Group, CLCG)发起研究成果:“Risk-Dependent Conditional Survival and Failure Hazard After Radiotherapy for Early-Stage 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该文刊登在著名杂志《JAMA Network Open》上。
我们基于风险变化模式,为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精准随访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
- 对于低危患者(年龄<=60岁,LDH正常,I期病变,无原发肿瘤侵犯 [PTI],ECOG评分<=1分)可以降低随访强度,如:第一年每3个月随访,2-3年内每半年随访,3年后每年随访;
- 对于初始高风险患者(具有以下一项高危因素:年龄>60岁,LDH升高,II期病变,原发肿瘤侵犯 [PTI],ECOG评分>1分):初始密切随访(如前3年每3个月随访);生存3年以后,可降低随访强度至每半年;5年后每年随访 。
随访和复查内容包括:
1.患者症状询问,肿瘤相关和生活质量相关
2.查体
3.鼻咽喉镜检查(非常重要,可发现黏膜早期病变)
4.头颈部增强MRI
5.胸腹增强CT
6.血常规、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LDH)、EBV-DNA等血液学检查
7.PET-CT在常规复查中不常规推荐。
下文将详述NK/T细胞淋巴瘤治疗后的风险变化及个体化随访依据: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sal-type NK/T-cell lymphoma,ENKTCL)是我国最常见的T细胞淋巴瘤亚型,约占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50%,欧洲和北美地区罕见。ENKTCL发生发展与EB病毒相关,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男性多见,常见原发部位为上呼吸消化道,特别鼻腔和韦氏环,约60-90%患者初诊时为I-II期,肿瘤易侵犯邻近器官。近十余年,得益于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现代放疗的应用及风险分层治疗的开展,ENKTCL的生存率显著提高。低和中高危早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为55%-90%,晚期或极高危患者的5年OS仍不足40%。
临床上常用的5年总生存和不同风险模型(NPI、PINK、Nomogram)仅能评估患者初诊时的风险和预后情况,无法提供治疗后动态的预后信息,因而影响医生对患者在不同随访时间点的个体化的预后和随访密度判断。
我们基于动态生存分析这一崭新的概念,采用条件生存率(conditional survival,定义为患者已经生存了n年,在该时间点上,再继续生存m年的概率,比如患者已经生存3年,再生存5年的概率)和年风险率(annual hazard rates,定义为每年内事件发生率),来实时评估不同时间点患者生存和风险变化。
我们团队分析中国淋巴瘤协作组(CLCG)多中心数据库中早期接受放疗的2015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资料,发现:
1.随着生存时间增加,患者生存概率持续升高而死亡复发风险不断降低(图1)。上述结果在其他报道的数据中和美国SEER数据库中皆得到良好的外部验证(图2)。



Liu X, Wu T, Zhu SY, et al. Risk-Dependent Conditional Survival and Failure Hazard After Radiotherapy for Early-Stage 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JAMA Netw Open 2019;2:e190194.
原文链接: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26713
本文是刘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