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口综合征(BMS)简介
灼口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尚未完全明确,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1)局部刺激因素,如残冠残根、不良修复体、因龋或磨耗形成的牙体尖锐边缘、牙结石、软垢、微生物感染等; (2)系统因素,如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系统疾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3)精神神经因素,如失眠、紧张焦虑、抑郁、恐癌心理等。
灼口综合征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主要特点是患者诉说有口腔烧灼感或脱皮感或麻木感、痒感、被开水烫过的感觉、味觉异常等等,常有进食时缓解、晨轻暮重的典型特点;但经临床医师检查黏膜并无色、形、质的异常改变。此外,患者常发现口腔内出现“疙瘩”、“凸起”并将其认为为“异常结构”,经医生检查后一般均为正常的腺体和舌乳头结构。
灼口综合征的治疗应针对去除患者可能存在的上述三方面的发病因素:
(1)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治疗龋齿、调磨锐利牙尖;拔除残根、修复残冠、去除不良修复体;行牙周洁治刮治去除牙结石。这对后续的药物治疗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2)积极检查治疗全身疾病;
(3)综合采用药物和耐心解释来疏导缓解失眠、焦虑等症状,解除患者的恐癌心理,同时,医师酌情采用神经封闭、物理治疗等辅助疗法缓解不适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建议至神经内科、精神科或专业心理咨询处就诊。
灼口综合征患者应正确对待病情,克服恐癌心理,保持良好乐观开朗的心态,舒缓紧张情绪,平时勿频繁对镜伸舌自检,参加适度的文体活动以转移注意力。膳食均衡,饮食清淡, 强身健体,劳逸结合,作息规律,保证睡眠,与家人多沟通交流。重要的是,患者家属也应对患者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关爱。(浙大口腔黏膜病科 郝一龙、胡利君整理)
本文是魏子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