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患者对于主食摄入的误区
糖尿病患者时常对于“吃”颇有心得,有的糖尿病患者得病之后什么都不敢吃,严格摄入主食、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长期如此血糖虽然得到了控制但是发生了营养不良。而有的患者呢什么都敢吃,从来不控制主食的摄入,导致血糖长期失控出现了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那么糖尿病患者对于主食摄入都有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糖尿病饮食只需要控制主食,不需要控制副食

很多糖尿病病人认为,控制血糖只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因为只有碳水化合物才能升高血糖,而副食不会,所以就会任意吃副食。其实不是,糖尿病饮食控制最首要的就是控制总热量摄入,这表明不仅主食的量要控制,副食的量同样也要控制,不能因为副食含糖量少就随意多吃。 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也会产生热量,1g糖类产生16.7kJ(4kcal)的热量,1g 蛋白质产生16.7kJ(4kcal)的热量,1g脂肪产生 37.7kJ(9kcal)的热量。 进食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下来,最后形成肥胖,加快糖尿病的进展。
主食是我们体内能量产生的主要来源,如果主食吃的过少,一方面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另一方面会使机体消耗过多的脂肪,产生大量酮体,导致酮症 酸中毒。 所以主食不是越少越好,应该根据年龄、胖瘦、劳动强度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适量控制。
误区二:对于粗粮的摄入,要多多益善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控制主食就是控制大米、面食等细粮而杂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还能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所以多吃没关系。这是错误的观念。虽然杂粮中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但是其主要成分还是碳水化合物,50g粗粮消化产生的热能和50g大米产生的热能是一样的。所以控制主食不仅是大米,杂粮也是一样的。正确的做法就是粗细搭配,粗粮占主食的1/3即可。粗粮搭配既可降低血糖,又改善了口感增加了花式品种,减轻了胃肠道负担。白米饭中加入杂粮豆类制成各种二米饭、赤豆饭、杂粮面点(燕麦面、荞麦面、窝窝头、杂粮馒头、全麦面包)等都可以使血糖生成指数降低。
误区三:晚餐可以不吃主食
有些患者认为晚餐不重要,所以晚上可以不吃主食,这种做法当然也是错误的。糖尿病饮食管理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任何减少餐次,饥饱不均的做法都是错误的。糖尿病患者每天主食总量不低于150g,如果使用胰岛素就更需要均衡饮食,如果缺少主食就容易诱发低血糖,而且适量进食糖类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晚餐不吃主食,也容易导致夜间低血糖,进而出现黎明现象(即空腹高血糖),血糖大幅度波动对身体的损害更大。所以需要每天定时进餐,尽量保持糖类均匀分配。

本文是杜丽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