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为胃癌术后巨大腹壁切口疝行全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
近日我科为一名胃癌术后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患者,成功实施了完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患者为男士,65岁,因“胃癌术后巨大腹壁切口疝“入住我科。入院后在对病人全面检查和全科会诊后,池沼丞主任提出:腹壁切口疝是腹部外科和妇产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下腹部手术。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治愈方法。常规手术修补,创伤大并发症多,尤其对较大的切口疝,直接缝合切口张力过大,有较高的复发率;使用补片修补,使得复发率下降。故为其制定了最优化的手术治疗方案:完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本病人腹壁切口疝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对切口疝的分类标准,均属巨大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10cm)。腹腔镜切口疝修补的缺点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难度较大,手术技术要求更高,需相对较长的学习曲线,对术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还有巨大切口疝,疝周边腹壁组织太少不能置穿刺套管者也不宜行腹腔镜下修补。目前在治疗时普遍采用螺旋钉来固定补片,但螺旋钉不仅昂贵,而且有可能造成肠管粘连甚至形成肠瘘。固定的补片往往与腹壁匹配不好,修补后,补片和疝囊间往往有腔隙存在,影响了修补效果,也易于形成浆液肿;另一方面,在气腹状态下疝缺损较正常的自然状况有一定的扩大,因而补片固定、解除气腹后会有一定的折叠。手术难度较大,需要“天棚上绣花”,手术团队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手术过程:麻醉成功后,入腹探查,确定疝环的部位、大小、形状并做标记,选择合适的补片。于脐下下置入10mmTrocar作为视孔,另在远离疝环左侧边缘再置入1个5mmTrocar,要求Trocar置入点尽量远离疝环,Trocar之间也要有一定的距离,防止置入器械之间的互相干扰。分离与腹壁粘连,显露疝环。测量并确定疝环的形状大小,选择合适的补片。按设计计划切开腹膜并分离,经10mm戳孔将卷起的补片置入腹腔切开腹膜内,展平,自腹壁皮肤按画定的固定点以勾针垂直穿刺腹壁全层逐个引出补片上缝线并收紧;腹壁切口疝修补完成。整个手术过程是通过腹部2个小孔来完成的。手术历时1个多小时,大获成功,手术后第1天就能轻松下床活动,按照快速康复进行指导。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科自2009年开始开展腹腔镜手术,现机器人和腹腔镜胃、结直肠癌手术已成为我科常规手术,在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娴熟手术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完成了完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手术获得了成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祝愿我外科团队在池沼丞主任带领下不断攀越
本文是严京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