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谢冲 三甲
谢冲 主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神经内科

带你了解颅内脱髓鞘---脑神经短路了吗?

370人已读

我们经常会因为头晕头痛等各种不适到医院去做检查,医生会开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目前随着核磁共振检查的普及,一个名词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颅内脱髓鞘改变,好多人看到报告里写着“颅内脱髓鞘”,被吓得不轻,用颤抖的手打开手机搜索一下,结果不搜不要紧,一搜更严重,网上的各种描述让心情彻底崩溃,疑心得了什么不治之症。

脱髓鞘放射科报告.jpg

放射科的报告


那么到底啥是颅内脱髓鞘呢?请听我给大家慢慢道来。要知道什么是脱髓鞘,必须先知道什么是髓鞘。

人的大脑是一个十分高级和复杂的器官,颅内有数十亿的神经细胞,我们最熟知的是神经元,神经元通过相互连接以及和其他细胞连接构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神经网络,控制着我们的运动、感觉、思维、语言。我们可以把这个网络想象成一个巨大无比、复杂无比的电线网,而髓鞘就是包裹在这些电线外面的绝缘层,它主要由少突胶质细胞生成,起到隔绝、保护、营养神经轴索(也就是里面的电线)的作用。

髓鞘.jpg

髓鞘


而当身体出现问题后,比如病毒感染、炎症攻击等,髓鞘会剥脱,露出里面的轴索,这就是脱髓鞘的过程。而随着髓鞘的不断脱失,神经轴索失去了保护和营养,就会坏死,那么神经网络就会出现短路。反应在人的身体上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比如:手脚无力、麻木、疼痛、视物模糊、讲话不流利、大小便控制差等。


看到这里你一定想,完了,我的报告里就是脱髓鞘改变,那么我一定会出现以上的这些症状了。其实不然。以上所说的是病理上的脱髓鞘,而放射科也就是影像学上的脱髓鞘和病理上不是同一个概念。

放射科医生喜欢把头颅里脑白质的弥漫性斑点状或斑片状的改变叫做“脱髓鞘改变”,这种改变在CT上呈低密度(也就是偏黑色的小点),而MRI-T2及FLAIR上呈高信号(发亮的小点)。因此,“脱髓鞘改变”仅仅是一种影像学的描述,而不是疾病诊断。

临床上神经内科医生经常在一个没有任何症状的老年人的核磁共振报告里看到“脱髓鞘改变”,这时候不要担心,这只是说明你的脑白质里有一些斑点灶,这些斑点灶可能没有太大临床意义,也就是随着年龄增长的“脑白质疏松”。当然了,也可能是脑子里的小血管出现问题,导致很多小斑点病灶。具体这些病灶有没有临床意义还是交给专业医生来判断,不要自己吓自己。

再说回来了,如果你是一个年轻人,出现了肢体乏力、麻木和视物模糊等症状,报告里看到了脱髓鞘病变,这时候要当心了,这种病灶可能是病理意义上的脱髓鞘,也就是电线网络的绝缘层脱失。

W020220224800241236817.png

原发性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可能引发的症状



那么哪些疾病是我们真正病理意义上的中枢脱髓鞘疾病呢?它主要包括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两大类,先天性的主要是一些遗传病,包括各种脑白质营养不良等,患儿往往存活期不长。后天性的包括原发和继发两种,继发的脱髓鞘包括继发于细菌和病毒感染、营养缺乏(B组维生素缺乏)、缺血缺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素导致的脱髓鞘,这类疾病重点是预防和治疗原发疾病。而原发性的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同心圆硬化等,其中较常见的是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这两种,得这两种病的往往是年轻的女性,病因可能是身体的免疫紊乱,自身的免疫细胞不能识别敌我,错误攻击自己的神经细胞导致的。接下来的几期,我们团队将为大家再介绍这些疾病,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作者


谢冲
谢冲 主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