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要检测C肽?C肽结果都有哪些临床意义呢?

为什么要检测C肽?C肽结果都有哪些临床意义呢?
C肽是什么?为什么要检测C肽?
C肽(C-Peptide)又称连接肽,由胰岛β细胞分泌,它与胰岛素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在特殊作用下,裂解成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和一个分子的C肽,因此在理论上C肽和胰岛素素是等同分泌的,且C肽不易被肝脏破坏,半衰期较胰岛素明显长,故测定C肽水平更能反应β细胞合成与释放胰岛素的功能,这点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C肽指标有哪些临床意义?
1.糖尿病分型
C肽水平测定可应用于糖尿病分型及了解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无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初病时建议通过检测C肽或胰岛素水平以判断胰岛β细胞功能。
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同时可抽血测定空腹血糖负荷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清C肽水平,正常人在服糖60分钟后C肽水平升高至基础水平的3倍以上。1型糖尿病C肽水平极低(<0.2nmol/L),胰岛功能减退者餐后C肽上升的幅度常低于3倍。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用测定血中胰岛素水平不能评价自身胰岛功能,可以测定C肽水平来评价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

2.鉴别低血糖病因
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测定C肽可鉴别其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胰岛素使用过量,还是进食不足。对于经常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测定C肽如超过正常范围,可认为是胰岛素分泌过多把致,如低于正常,则为其它原因所致。
此外,怀疑患有胰岛素瘤的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测定血糖与胰岛素比值有助于诊断。
3.评价胰岛移植效果
接受胰岛移植的病人,要了解胰岛是否存活,可通过血清C肽水平测定了解移植后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
4.评估肝肾疾病
➤患肝炎或肝硬化时,肝脏对胰岛素摄取减少,血中胰岛素水平有升高趋势,而C肽受其影响小,血中C肽与胰岛素比值降低。
➤发生肾病时C肽降解减慢,血中C肽水平升高,C肽与胰岛素比值明显高于正常。
5.判断胰岛素瘤手术效果
C肽水平还可判断胰岛瘤手术效果:
➤若手术后血中C肽水平仍很高,说明有残留的瘤组织。
➤若在随访中,C肽水平不断上升,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性很大。
6.有助于LADA患者的管理
《2020国际专家组共识: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管理》中,推荐依C肽水平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
➤C 肽<0.3nmol/L:建议按照1型糖尿病治疗方案,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
➤0.3≤C肽≤0.7nmol/L:建议按照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推荐二甲双胍、GLP-1RA或DPP-4i、TZD和SGLT-2i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如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C肽>0.7nmol/L:建议按照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可考虑使用除磺脲类外的其他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并建议每6个月或血糖恶化时,重复 C 肽检测,并再次制定治疗方案;并应注意与自身抗体假阳性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相鉴别。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