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了需要治疗吗?
去医院看病除了经常被化验血常规、CRP外,肺炎支原体抗体IgM也经常一起捆绑化验,等了一下午终于等到出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了,医生说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事实真是如此吗?
目前,还没有特定的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一下就可以明确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
门诊就诊的患儿不需要化验,因为经验性的治疗往往可以成功.
此外,对于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没有肺炎,不要考虑治疗肺炎支原体。
包括: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支气管炎的患儿都不需要化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也更不需要治疗肺炎支原体。
目前关于肺炎支原体常见的几种诊断方法:
1.最准确的是细菌培养。
在咽喉或痰液的特殊培养基(SP4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可能显示经典的肺炎支原体“桑葚”菌落,但生长通常需要孵育2-3周,并且很少有实验室有培养肺炎支原体的能力。支原体苛刻的营养需求使培养缓慢且不切实际。
2.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和IgG。
IgM 抗体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率很高,在大多数情况下,IgM 抗体在症状发作后的第一周内不能检测到,IgM抗体滴度通常在感染后(出现症状的)7-9日才开始逐渐升高,3-6周时达高峰,持续数月(平均1-6个月)。而IgG抗体滴度开始上升及达高峰的时间比IgM抗体晚大约2周,持续数年。在病程早期,肺炎支原体IgM和IgG抗体可能均为阴性。
一般而言,双份血清(间隔4周)的抗体滴度显示升高≥4倍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单份血清抗体滴度并不能确诊。打个比方,也就是说在出现症状初期化验出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1:40阳性,间隔4周后再化验一遍,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呈1:160或以上阳性(抗体滴度4倍增高)可以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但等待结果期间往往会耽误了治疗,也很少会为了求证是不是支原体感染,而4周以后再复查一遍。
此外,血清学检查可能无法区分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无症状携带(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正常定值)
例1:2岁儿童,鼻塞、流鼻涕,咳嗽伴发热2天,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化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需要管吗?
回答:连化验都不需要做,还需要管吗? 首先,上呼吸道感染都不需要治疗肺炎支原体(获益不明确),此外,刚出现症状2天就化验,化验出阳性说明之前可能感染过,也可能是呼吸道的正常定值,不能因此说明感染了肺炎支原体。
例2:4岁男孩,咳嗽9天,有痰,无发热,听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胸片无肺炎表现,化验出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需要处理吗?
回答:不需要,支气管炎通常是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获益不明确,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治疗,化验出的抗体IgM阳性可能是之前感染过,也可能是正常呼吸道定值,不能因为化验出阳性,就给予治疗。除非出现肺炎,但也要结合症状综合评估,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时,再给予治疗。
3.鼻/咽拭子核酸(PCR)检测。
新冠期间都做核酸,很少会化验抗体,就是因为核酸更敏感,准确率也会更高,并且1天之内就可以出结果,但弊端是即便核酸阳性,也不能可靠区分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活动性肺炎与合并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或正常呼吸道的无症状携带。
综上,诊断肺炎支原体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只要抗体阳了,就代表感染了、需要治疗,肺炎支原体经常作为背锅侠,被当做真凶,给予狠揍,而放过了真正的凶手。
参考资料:
1.UTD
2.肺炎支原体感染.尼尔森儿科学.
本文是梁世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