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善闻 三甲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泌尿外科

局限性硬皮病

1809人已读

图片4.png

多患者或家属通过网络了解到硬皮病的危害性极大,可累积胃肠、心、肺、肾等多个脏器,最后多因营养障碍、各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及并发症而告终。现代临床医学开创者,伟大的 William Osler 爵士曾经这样说:「硬皮病是人类最可怕疾病之一……像木乃伊一样被包裹在收缩的皮肤钢壳里,这是古往今来的任何悲剧都不足以形容的命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并不是所有硬皮病都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

一.硬皮病分型

硬皮病分为局限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皮病。局限性硬皮病又称硬斑病,是一种限局性皮肤肿胀,逐渐发生硬化萎缩的皮肤病。不同于系统性硬皮病,局限性硬皮病病变仅限于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可呈斑片状(斑块片状硬皮病),或紧绷的条带状(线状硬皮病)。而系统性硬皮病病变范围广,不仅可以累及皮肤组织而且累及到身体的内脏器官,它可以导致不同的临床症状,如烧心、呼吸困难和血压升高。

二.局限性硬皮病会发展成系统性硬皮病吗?

局限性硬皮病很少侵犯人的内脏,也不会发展为系统性硬皮病。如果是成人得了这种疾病多半外貌会发生改变,内脏不会受到侵犯。如果儿童得了这种疾病,外貌改变会相当严重,而且还会引起生长障碍。

三.哪些因素会诱发硬皮病?

图片1.png

该病的病因未完全清楚,可能的因素包括:

① 遗传因素:该病有明显家族史,1.6%的患者有1级亲属患该病,且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抗核抗体阳性率。

② 环境因素:接触二氧化硅矿工中患病率增加,其他可能与之有关职业暴露物质包括聚氯乙烯,环氧树脂以及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包括甲苯和三氯乙烯。与之可能有关联的药物包括博来霉素,可卡因,食欲抑制剂等。

③感染因素: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B19等。

四.局限性硬皮病的发病机制

局限性硬皮病是一种以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感染、创伤、辐射和药物等有关。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微血管损伤并诱导T细胞活化,从而上调各种黏附分子的表达,并且导致促纤维化的细胞因子及某些趋化因子释放,降低能够降解胶原蛋白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最终促使胶原蛋白过度增生。局限性硬皮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对症治疗主要包括抗炎和免疫调节治疗、针对血管病变的治疗及抗纤维化治疗。

五.临床表现

主要是皮肤病变,一般不损害内脏。主要分为点滴狀、斑块状和带状。

1.斑状损害

•斑状损害又称为硬斑病,起始时是一个或多个淡红或紫红色的水肿性斑状损害,常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硬币大小,也有更大者;

•数周或数月后,可发展呈象牙白或黄白色中间凹陷的皮损,周围皮肤呈淡红或淡紫色晕,表面像皮革一样硬;

•随着病程发展病变硬度减轻,出现瓷白色或淡褐色斑状萎缩,以躯干多见,成年人多见。

2.带状损害

•常表现为沿肢体或肋间带状分布,皮损变化跟斑状损害一样,病情进展较快;

•当发生在面额部时,呈现局部凹陷,称为刀砍状硬皮病;儿童较多见。

3.点滴状损害

皮损一般同绿豆大小,呈集筷性或线性分布的硬性斑点,为象牙白或珍珠母类似的颜色,表面光滑发亮,较少见。

常表现为非对称性斑片或呈线状分布的皮损,不累及内脏器官,也无雷诺氏现象。典型皮损为好发于头皮、前额、腰腹部和四肢的大小不等的红色或淡红色水肿性斑片,可单发或多发,疾病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瘙痒。

随疾病进展由皮损中央逐渐开始出现硬化、凹陷,表面光滑发亮,呈淡黄色或黄白色如蜡样,类似瘢痕样组织;皮损周边色素加深可呈紫色或淡紫色色环。疾病后期皮损常萎缩形成白色或淡褐色斑片,毛囊和汗腺常萎缩、缺失

简单来说该疾病的演变过程可用水肿、硬化、萎缩六个字来概括,因该疾病与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scleroderma)均有小血管改变及炎症浸润,部分学者认两种疾病属于同一疾病谱,但根据局限性硬皮病皮损非对称性,无内脏累及和雷诺氏现象,二者相对较容易区别。

皮肤受累为最常见表现,可分为三期:

✦ 水肿期(早期):皮肤呈非可凹性肿胀,触之有坚韧的感觉。

✦ 硬化期(中期):皮肤呈蜡样光泽,紧贴于皮下组织,不易捏起,面颈部皮肤受累时,可形成面具脸,其特征为鼻尖似鹰嘴、口唇变薄并收缩呈放射状伴有张口困难。

✦ 萎缩期(晚期):浅表真皮变薄变脆,表皮松弛,皮下组织及肌肉易发生萎缩及硬化,紧贴于骨骼形成皮包骨样。

六.局限性硬皮病可持续多久?

局限性硬皮病常常仅持续数年,通常在病变发生两年后皮肤硬化停止。有时候疾病会持续5~6年,有些病变斑块甚至在炎症停止后会变得更加明显,这是由于颜色的改变。有时由于身体受累和未受累部分的不平衡生长可能出现恶化。而系统性硬皮病是长期疾病,可能伴随终生。

七.局限性硬皮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Rodman皮肤评分可以衡量硬皮病皮肤受累程度,医生还可以对攻击人体自身组织的特异性抗体进行血检,以评估患者内脏功能。 胸部X光检查和肺部CT扫描也可以确定患者肺部是否受损。

由于可能出现重要内脏器官的受累(如肺、胃肠道、肾、心脏等),所以需要定期评价器官功能,以早期发现可能的脏器受累。当应用某些药物进行治疗时,药物的副作用需要随时监察和定期监控。

八.诊断

局限型硬皮病患者其面部肘部以下膝盖以下皮肤呈现变硬变厚发亮等症状。与弥漫型硬皮病一样,患者也可能会出现雷诺现象——在压力或寒冷环境下,患者手指会先变白、随后变蓝、再变红。

局限型硬皮病也被称为“CREST综合征”。CREST为局限型硬皮病最常见五种症状的首字母缩写:

C (calcinosis)—— 钙化(皮肤和组织中出现钙沉积)

R ( Raynaud’s phenomenon)—— 雷诺现象

E ( esophageal dysfunction)—— 食管功能障碍

S ( sclerodactyly)—— 指端硬化(指端皮肤增厚)

T (telangiectasias)——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扩张,皮肤上呈现红色斑点)

九.鉴别诊断

1.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progressive idiopathic atrophoderma)

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好发于青壮年躯干部(背部多见),也见于躯体其它部位。皮损早期为界限不清的不规则斑片,直径为 1~10cm 不等,表面为灰色或棕褐色,皮肤菲薄,触之柔软,逐渐萎缩,略凹陷,疾病晚期可在萎缩斑中央发生硬化。

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真皮变薄,基层色素增加,血管周围可见轻度炎症改变,深层胶原纤维变粗及玻璃样变性,无真皮基质硬化表现。组织学改变及皮肤先萎缩后硬化易与局限性硬皮病鉴别。

2.硬化萎缩性苔藓(lichen sclerosus et atrophicus)

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好发女性外阴,亦可见于颈、胸、乳房及背部。皮损早期为淡红色丘疹,周围有紫红色晕,随疾病发展逐渐形成光滑、轻微发皱的灰白或象牙白色斑块,有的斑块为散在白色斑点状,可伴有轻度硬化。

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萎缩,真皮浅层胶原肿胀呈现均一化改变,有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深层及皮下组织无明显异常。

3.斑状萎缩(macular atrophy)

斑状萎缩病因尚不明确,好发于青年躯干部,皮损早期为 1cm 左右的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斑片,可单发或多发群集,随疾病发展皮损逐渐出现萎缩,明显凹陷,表面皮肤可正常或呈青白色,触之不硬,患者亦无明显自觉症状。

九.局限性硬皮病的治疗

局限性硬皮病的治疗的目的是尽快缓解炎症反应。但是任何治疗对已经形成的纤维组织几乎没有效果。一旦炎症消失,机体就会吸收一些纤维组织,皮肤能够逐渐重新变软。该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主要为对症的抑制炎症、免疫调节和抗纤维化。

1. 药物治疗

皮损局限的可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外擦或皮损内注射;也可选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膏(如:他克莫司、咪喹莫特、卡泊三醇等)外擦;带状硬皮病可考虑试用秋水仙碱。

对于皮损范围较大者可早期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如病情进展迅速的残毁性患者也可每周给予甲氨蝶呤联合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治疗。

2. 光疗

UVA1光疗通过发挥免疫抑制和抗纤维化作用对局限性硬皮病起到治疗作用。(1)UVA1光疗能够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表达,介导成纤维细胞大量合成胶原酶,抑制皮肤胶原纤维增生;(2)UVA1光疗还能诱导T细胞凋亡,下调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作用于成纤维细胞,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改善硬皮病相关血管损害。UVA1通过以上作用机制,最终达到软化硬斑、增加皮肤弹性、降低皮肤厚度的效果。

图片2.png

3. 脂肪干细胞辅助脂肪移植

近来也有相关研究探讨了脂肪干细胞辅助脂肪移植在治疗局限性硬皮病方面的运用,但研究尚属于早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随访。

4. 其他

除上述疗法外还可试用蜡疗、推拿、按摩、热敷等疗法。

十.局限性硬皮病的预后

斑块片状硬皮病常常仅遗留影响皮肤美观的缺陷。线状硬皮病能够给患儿造成严重的影响,可以有肌肉减少和骨骼生长减慢,并引起关节僵硬和畸形。

十一.硬皮病日常如何护理?

图片3.png

1.注意保暖

约有90%的硬皮病患者可出现雷诺现象,而寒冷是雷诺现象最常见的诱因。所以冬季出门时一定要戴手套,并可经常搓手。

2.避免外伤

硬皮病患者皮肤的自我调节及恢复能力差,即使是很小的外伤都很难愈合,有时甚至引起伤口感染、溃烂,因此需注意防止外伤,即使有时皮肤瘙痒或出现疙瘩、疔结也不要将其骚抓溃破。

3.避免直接接触刺激性物品

硬皮病患者皮肤的防御功能降低,任何有害的刺激都有可能对患者皮肤造成很大的损伤,尤其是酸、碱性物质,应尽量避免接触,洗衣物时应戴胶皮手套。

4.保持皮肤滋润

硬皮病患者皮肤的分泌功能减低,所以很多患者觉得皮肤干燥,甚至脱屑,冬季时尤其明显,因此,应注意保持皮肤滋润,平时可外擦润肤霜,并适当减少洗澡次数,避免洗澡时的过度擦洗。


陈善闻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