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步之遥:从“无精”到精液正常
每次的精液分析,都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精液正常,犹如给患者吃了一剂定心丸。而突如其来的精液无精,则犹如晴天霹雳,给患者带来了深深的绝望。然而,从“无精”到精液正常,有时候只差一次精准的精液分析。
患者摘下“无精症”帽子,收获精液正常的报告与自然怀孕的希望,剧情反转,幸福来得太突然。
患者故事
近期在李铮教授门诊,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一对小夫妻来到李铮教授的门诊,神情非常沮丧。在简单问询之后,患者拿出一份当地医院诊断为“无精子症”的精液报告单,说他们已经被宣判死刑了,当地男科医生建议他们供精,认为他们没有生育自己孩子的希望了。绝望之余,二人无意间通过小红书、抖音等渠道了解到了上海市一男科李铮教授团队,便立即着手准备起上海的就诊事宜。

(图示显微镜下无精子症)
在面诊李铮教授的过程中,李铮教授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完善了性激素和泌尿生殖系超声报告的同时,安排患者来到上海市一男性健康评估中心实验室进行了精液分析以明确诊断。
门诊依旧忙碌着,患者夫妇也在焦急等待结果中。临近中午时,实验室主管老师火急火燎地打来电话,声称一份“无精子症”的患者精液样本,在经过多次检测和反复核实后,精子的各项参数均为正常,因此向李教授核实患者病情与诊断。

(图示显微镜下精液正常)
与此同时,患者也拿到打印好的报告单,重新回到诊室。他表现得异常兴奋,激动地语无伦次,反复说道:“我不是无精症!我是有精子的,我精子质量还是正常的,太好了!太好了……太感谢李教授你们团队了!”
李教授得知这一消息,也由衷为这位患者朋友感到开心。这对小夫妻,他们不光摘下了无精子症的“帽子”,大有自然生育的希望。这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可能只是一次乌龙事件的小纠错;而对患者而言,这却是天大的好消息,是关系患者家庭幸福的大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确诊“无精子症”,需要经过3次检验确认射出精液在离心前后无精子,并且最好每次间隔超过2周,禁欲在3~7天以内。因此,我们呼吁处于备孕期欲行孕前检查,或是未避孕未育超过1年的男性朋友,一定记得在专业男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规范的精液分析。一次精液报告没有精子,有较低的概率存在精液样本采集困难、精液样本采集时洒落、仪器检测误差、人为检查疏漏等情况,造成正常精液被诊断为“无精子症”。而在一支训练有素、培训专业的检验团队中,这样的情况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避免。
幕后检验
其实,每一个成功的临床案例背后,都有一群默默支持、平凡而伟大的检验者。上海市一男科中心实验室的检验人员,便是今天这个小故事里的最大功臣。他们自建科以来,一直秉持“精准评估、精益求精”的理念,认真谨慎地对待每一份精液样本,不单纯依赖计算机辅助的分析数据,而是用千锤百炼的火眼金睛去寻找和评估精子情况。他们知道,每一次“小蝌蚪”身影的出现,每一条“小蝌蚪”的摇头摆尾,对于患者而言,就是生育生命的希望。因此,针对“无精子症”这一疑难重症,本中心检验人员会严格遵守WHO的操作规范,在显微镜下确认样本无精子后,进行5分钟的高速离心,获得浓缩精液再镜检,并在低倍镜下耐心看完全片。此外,本中心的检验人员能够根据临床需求,进行极具特色的精液优化和拉条法找精子,近年来也帮助了近百名患者从“无精”到精液正常,重获孕育新生命的喜悦。检验团队
他们知道,每一次“小蝌蚪”身影的出现,每一条“小蝌蚪”的摇头摆尾,对于患者而言,就是生育生命的希望。


事实上,上海市一男科团队每次见证类似的“无”中生有的患者时,总是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患者情到深处喜极而泣,团队上下更是欢欣鼓舞。依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精子发生障碍病因学及临床防治研究》项目编号:2022YFC2702700,立足当下男性不育的迫切需求,放眼未来社会和人口发展需要,本团队已经建立了临床-检验-护理的全方位无精子症规范化诊疗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革新生育力评估与保存的理念及实践,努力满足三胎新政下的各个生育年龄段患者生育需求。
一步之遥,即是天壤之别
一步之遥,即是天壤之别。有时候进一步,即是海阔天空。 有时候一次精准细致的检验,即可避免不必要的干预。 愿我们男性朋友都能够实现自然健康生育的梦想,愿天下男士俱欢颜!本文是李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