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吴浩
吴浩 主任医师
湖南航天医院 普外科

亚急性甲状腺炎典型表现和主要诊治措施

752人已读

亚急性甲状腺炎(SAT) 又称De Quervain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和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SAT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总就诊甲状腺疾病患者数的5%,是甲状腺疼痛常见的原因,以短暂疼痛的破坏性甲状腺组织损伤伴全身炎症反应为特征。


一、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1.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

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数还有轻、中度发热,少数高热,并伴有乏力、肌痛、纳差和咽痛等表现。

2.甲状腺区域的疼痛

特征性的甲状腺区域疼痛和触痛,可先发生于一叶,然后扩大或转移至另一叶,常放射至耳、咽喉、下颌角、颈部和枕胸背等,疼痛程度多较剧烈。

3.甲状腺肿

常为弥漫性、不对称性甲状腺肿,伴或不伴有结节,质地较硬,触痛明显。疼痛缓解后可完全消退,也可遗留甲状腺肿及较小结节。

4.与甲状腺功能变化对应的临床表现

甲状腺毒症阶段:发病初期约50%~75%的患者出现体重减轻、怕热、心动过速等症状,历时约3~8周;

甲减阶段:约25%的患者在甲状腺激素合成功能尚未恢复之前进入功能减退阶段,出现水肿、怕冷、便秘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恢复阶段:多数病人短时间(数周至数月)恢复正常功能,仅少数成为永久性甲减。整个病程约6~12个月。有些病例反复加重,持续数月至2年不等。约2%~4%复发,极少数反复发作。


二、常用实验室检查有哪些?

1.红细胞沉降率(ESR)

病程早期增快,>50 mm/1h时对本病是有利的支持,ESR不增快也不能除外本病。

2.甲状腺相关激素检测

(1)在甲状腺毒症期呈现血清T4、T3浓度升高,甲状腺碘摄取率降低(常低于2%)的双向分离现象。血清T3/T4比值常<20。

(2)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往往降低,而TSH水平升高,之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3)在甲状腺毒症期,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升高且与甲状腺被破坏的程度相一致,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很长。

3.甲状腺细针穿刺和细胞学(FNAC)检查:

早期典型细胞学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片状上皮样细胞、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晚期往往见不到典型表现。FNAC检查不作为诊断本病的常规检查。

4.甲状腺核素扫描(99Tcm或I123):

早期甲状腺无摄取或摄取低下对诊断有帮助。

5.其他:

早期白细胞可增高。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阴性或水平很低。这些均不作为本病的诊断指标。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明显增高,与甲状腺破坏程度相一致,且恢复很慢,Tg也不作为诊断必备的指标。


三、鉴别诊断

临床上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误诊率颇高,常误诊为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甲亢、甲状腺癌及桥本甲状腺炎等。

1.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临床上可出现发热、甲状腺肿胀及疼痛,但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白细胞升高,穿刺可抽得脓液,抗生素治疗或手术切开引流效果明显。

2.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快速生长可出现局部疼痛,但无全身中毒症状,无甲亢表现,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肿大,细针穿刺可见肿瘤细胞。

3.桥本甲状腺炎

少数伴有甲状腺的疼痛和触痛,多数可存在短暂的甲状腺毒症和RAIU降低,但无全身症状、ESR不升高,TGAb和TPOAb水平升高是其特点。B超检查对两病的鉴别诊断有帮助,而施行FNAC检查可明确诊断。

4.甲状腺囊肿伴出血

甲状腺腺瘤囊性变可伴突然囊内出血,临床可表现为甲状腺突然肿大伴触痛,一般无发热,血沉与甲状腺功能均正常,B超可显示结节内液化图像,CT显示囊性改变。

5.甲亢

碘致甲亢或者甲亢时摄碘率被外源性碘化物抑制,出现血清T4、T3升高,但是131I摄取率降低,需要与亚急性甲状腺炎鉴别。根据病程、全身症状、甲状腺疼痛,甲亢时T3/T4比值及ESR等方面可以鉴别。


四、如何治疗?

本病为自限性病程,预后良好。病程短的1-2个月,长的多数在12个月以内。

1.轻型病人仅需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2.中、重型病人可给予泼尼松20~40mg/d,可分3次口服,能明显缓解甲状腺疼痛,8~10天后逐渐减量,维持4周。少数病人有复发,复发后泼尼松治疗仍然有效。

3.针对甲状腺毒症表现出现心跳过快时,可给予普萘洛尔;

4.针对一过性甲减者,可适当给予左甲状腺素替代。

吴浩
吴浩 主任医师
湖南航天医院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