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诏旭 三甲
杨诏旭 副主任医师
西京医院 肝胆胰脾外科

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

141人已读

肝移植是全世界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肝移植事业发展迅猛,在移植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已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为指导全国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组织专家于2014年制订《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并于2018年更新。 过去一年半,全国移植专家克服了疫情的影响,经过几十次的线上线下讨论,最终出台《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以下简称指南),以适应我国肝癌肝移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还将其译成英文,在CMJ杂志上出版,向世界推广中国宝贵的肝移植临床经验。

为此,CCMTV移植频道特别邀请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诏旭教授,为我们解读指南第一部分——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

指南中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部分提到了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杭州标准,可否请您谈谈当前标准制定的背景、原则及依据?


杨诏旭教授:

在郑树森院士和徐骁院长的领导下,我们组织修订了2021版的《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我有幸参与了其中的部分内容。下面我就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以及它的相应制定背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01

国际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

众所周知,中国是肝癌大国,全球每年新发的肝癌案例中大约有50%在中国,而肝移植又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总体疗效是优于肝切除及其他治疗方式。从数据来看,中国每年肝移植的数量大约在6000例左右,其中肝癌肝移植占比约35%,这个数据明显高于西方国家。那么,对于肝癌肝移植受者的选择标准来说,全球范围内供肝短缺的现象非常严峻,因此制定一个有效的评估标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宝贵的供肝资源。米兰标准是国际上颁布的第一个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这个标准的制定规范了肝癌肝移植受者的选择,并且取得了极佳的临床疗效。但是,米兰标准有一个缺点就是其设定过于严苛,很多肝癌患者都被排除在米兰标准之外。米兰标准出现后,国际上也在不断的推出一些新的标准,适度扩大肝移植受者的选择范围,使更多的肝癌患者能够受益于肝移植。

02

杭州标准更符合中国国情

2008年中国杭州标准的诞生,首次把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甲胎蛋白水平以及病理学特征纳入肝移植受者的选择标准,根据中国国情,甄选出更多的肝癌患者适合做肝移植,并且取得了与米兰标准类似的临床效果。杭州标准的克服了过去标准中单纯依赖肿瘤的大小、数量、有无血管侵犯等形态学指标,引入了生物学指标,更为精准,也更加适合中国肝癌人群众多的现实国情。那么,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上肝癌肝移植受者的选择标准也更加精细化,就杭州标准本身来说,近年来也把甲胎蛋白水平做了更精细的划分,以求选择出最适合做肝移植的受者。

03

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趋势

总体来看,随着肝癌综合治疗手段,包括靶向免疫治疗的迅速发展,当前的肝移植受着标准更多考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考虑肿瘤针对各种治疗手段的有效性,更精准地评估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并适度的放宽肝移植受者标准,是目前国际上选择肝移植受者的一个主流趋势。此外,指南的这部分内容也介绍了二次肝移植乃至活体肝移植受者的选择标准,对其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最后,希望各位专家在阅读这部指南之后,给我们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附:


微信图片_20230608151304.png

转自CCMTV移植频道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杨诏旭
杨诏旭 副主任医师
西京医院 肝胆胰脾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