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前须知

从4例病例中谈谈三叉神经痛术前阅片的重要性

发表者:罗正祥 人已读

三叉神经痛术前阅片的重要性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根据发病症状,又分为两种类型Ⅰ型、Ⅱ型。其中Ⅰ型即典型三叉神经痛,特点除疼痛不超过一侧三叉神经支配的区域外,至少有以下4个特征中的3个特征:①阵发性发作、反复发作,每次持续1s-2min;②严重程度;③疼痛性质呈电击样、射击、刺伤或锋利的性质;④排除对脸部无害的刺激引起。

Ⅱ型为特发性三叉神经疼痛:有一半以上时间疼痛、跳动或灼伤痛,持续的背景疼痛是最重要的属性,有时伴有轻微的急性发作性疼痛。

原发性TN具体病因不详,与三叉神经被毗邻组织结构如血管卡压、蛛网膜粘连包裹、Meckel,s腔扁平狭窄或神经本身发生多发硬化、脱髓鞘变性等因素可能有关。

病例1

  • 患者女性,69岁
  • 主诉:发作性左侧面部疼痛4年,加重2月。有明确扳机点,口服卡马西平有效,但有恶心走路不稳副作用。
  • 头颅磁共振提示:左侧三叉神经与血管关系密切。

患者不接受开颅手术,遂行微球囊压迫术。术程穿刺导管及球囊置入均顺利。球囊成型也是标准“梨形”,但是压迫3-4秒钟后球囊就爆破。反复置换5根球囊,均短时间成型后就自行破裂。

术中成型满意,标准“梨形”形状

术中成型满意,但压迫几秒钟后就自动破裂。

多次更换球囊,均是同样结果。

患者2月后复发,结合首次教训,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后疗效佳。

麦氏囊重建,发现麦氏囊内可疑骨刺。与球囊不能成型有效时间应该有关。

三维CT重建后,见卵圆孔内口有骨刺。与球囊破裂可能有关。

病例2

  • 患者女性,76岁
  • 主诉:发作性左侧面部疼痛4年,疼痛症状典型,左侧上牙龈处扳机点。拔牙四颗无效。外院做了射频消融术,半年后疼痛再次发作。

术前3D-TOF薄层磁共振,未见左侧三叉神经与血管关系密切。见左侧海绵窦内可疑信号,双侧麦氏囊不对称。

磁共振增强扫描,可见鞍旁海绵窦内肿瘤。

患者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考虑病灶位于海绵窦内,且年龄偏大,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并发症多。予以选择伽马刀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术后半年,患者疼痛明显改善。

病例3

  • 患者男性,68岁
  • 主诉:发作性左侧面部疼痛(2-3支),每次持续5分钟。洗脸刷牙可以诱发疼痛,口服卡马西平有效,但不能耐受肝功能损伤。

术前常规行3D-TOF磁共振薄层检查,评估三叉神经与血管关系。结果如图所示,可见三叉神经与血管关系密切。同时,三叉神经脑池段信号不均匀,是否合并有其他原因?

再行磁共振平扫,结果磁共振弥散相位提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信号高,考虑为胆脂瘤压迫所致。

之后予以行开颅乙状窦后入路,肿瘤切除并血管减压。术后患者疼痛消失。病理证实为胆脂瘤。

病例4

  • 患者男性,78岁
  • 主诉:发作性左侧面部疼痛,疼痛范围主要位于眼眶、上颌部。疼痛持续时间长,半小时-2小时发作时间,初期口服卡马西平有效,后期逐渐失效。

20天前在外院行三叉神经半月结球囊压迫术,术后面部麻木明显,但疼痛改善不佳。仍然呈发作性疼痛,性质剧烈。

收入本院后,行头颅磁共振3D-TOF检查,结果提示左侧三叉神经与血管关系密切。

考虑到患者已经做过球囊压迫术,且面部麻木感明显,说明球囊已经起到压迫毁损三叉神经半月结效果。为什么疼痛仍然明显?

在三叉神经走行区域脑池段及麦氏囊均未见异常病变,单纯性血管压迫导致的疼痛,球囊压迫术既然已导致麻木,理论上也应该能够改善患者疼痛。是否有其他原因?

最终颅底薄层CT检查发现,患者左侧上颌骨病变,导致上颌骨骨质破坏

颅底薄层CT检查发现,患者左侧上颌骨病变,导致上颌骨骨质破坏。外院穿刺后,提示上颌骨鳞状细胞癌。此例为典型的颅外病变导致的继发性不典型三叉神经痛。

总结

病例1、球囊术中压迫破裂问题,仅是技术问题,还是麦氏囊骨质内确实存在骨刺,值得商讨?如果术前磁共振重建麦氏囊及CT重建怀疑卵圆孔内口有骨刺,PBC手术要慎重。

病例2-3:术前仔细阅片,即要充分了解血管和三叉神经的关系,同时也要注意其他影响因素,例如三叉神经脑池段、麦氏囊、海绵窦微小肿瘤等—如不仔细阅片,容易被忽略。如果怀疑有颅内病变,常规3D-TOF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磁共振平扫及增强。

病例4、对于不典型的三叉神经痛,既要注意评估三叉神经颅内走行区域有没有血管压迫、肿瘤,也要评估颅外段有没有异常,比如颅面及骨质病变。

微信图片_20230531114751.jpg


本文是罗正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