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冀雅彬 人已读
耳鸣是患者耳内出现的非外部声源相关性的嗡鸣声,是一种异常的声幻觉。人可以出现生理性耳鸣,这种耳鸣一般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1分钟,声响或大或小,不会导致人特殊不适,消失后无遗留症状。病理性耳鸣,一般持续时间长,也可呈发作性,常伴头痛、头晕、恶心、听力下降等其他症状。颅鸣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耳鸣,表现为颅内轰鸣声,临床上可单独出现,也可和耳鸣同时出现。低颅压头痛是一种由于脑脊液容量减少为机制,以直立性头痛为主要症状的颅压异常类疾病,常常合并耳鸣或颅鸣。
1. 流行病学
耳鸣与“头痛”“头晕”类似,都是一种异常的主观感觉,发病率很高。据统计,美国30%以上的成年人曾有耳鸣出现,而我国的耳鸣人数占比约10%。低颅压头痛患者的临床表现中,耳鸣是除头痛、恶心/呕吐、颈痛外排第4位的高发症状,占比约19.3%。
2. 发病类型
耳鸣按音调高低可分为高音调性耳鸣和低音调性耳鸣。根据是否有搏动性特点,可分为搏动性耳鸣和非搏动性耳鸣,搏动性耳鸣又称为“节律性耳鸣、血管性耳鸣、脉冲耳鸣”。根据耳鸣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急性(3个月以内)、亚急性(3-6个月)和慢性(超过6个月)。低颅压头痛的耳鸣具有一定特殊性,是直立性耳鸣,当患者坐位或者站立的时候出现头痛伴随耳鸣,而平卧后随着头痛消失,耳鸣也可戏剧性的减弱或者消失。低颅压头痛的耳鸣性质一般是非搏动性的急性耳鸣。
3. 病因
耳鸣常见病因如下:1. 听力障碍,如长期暴露于高分贝噪音中导致听觉系统受损;神经性、传导性或中枢性耳聋常继发耳鸣,这是因为在耳聋时听觉系统无法接收正常频率声音,而耳鸣可作为一种病理性的声音补充。2. 中耳堵塞或咽鼓管功能障碍,比如中耳炎。3. 听觉系统相关的血管闭塞或者血液循环障碍。3. 中毒,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袢利尿剂、水杨酸类药物、抗疟药、抗恶性肿瘤药物等。4. 颞下颌关节紊乱。颞下颌关节与中耳共用韧带和神经,其损伤可导致耳鸣。5. 系统性疾病,如甲亢、甲减、糖尿病、抑郁症、听神经瘤等。
低颅压头痛所致的耳鸣和颅鸣常由于以下原因造成:1. 耳鸣主要定位于蜗神经、耳蜗/半规管上的Corti器,定性是蜗神经的刺激性损害,或者耳蜗/半规管内压力异常。耳蜗和半规管是一个充满淋巴液的封闭系统,其压力与颅内压正相关。当低颅压时,耳蜗/半规管中压力减低,Corti器受到低压刺激而出现耳鸣。同理,当颅内压增高时,也会由于类似的机制出现耳鸣。2. 低颅压或者颅内压增高时,耳蜗和半规管会有轻微的膨胀或缩小,从而牵扯到附着其上的蜗神经,进而出现耳鸣。3. 与耳鸣不同,颅鸣主要定位于脑静脉窦,常由于脑静脉窦内的静脉血在流动过程中出现湍流而导致。低颅压常伴随脑静脉扩张,当静脉扩张时,静脉窦内容易出现血栓,进而由于阻挡血液运行而出现湍流现象。同理,由于脑静脉系统疾病继发颅内压增高时也会出现颅鸣。
4. 检验检查
1) 如果耳鸣频繁发作,甚至呈持续性,建议完善听力评估,包括听力计检查、鼓室导抗测试、耳鸣定量测试、耳声发射检查等。
2)怀疑颅内血管病变导致的耳鸣,可完善头颅MRA、MRV,必要时完善头颅磁共振增强等检查。
3)低颅压头痛患者出现耳鸣,需要对于低颅压头痛的程度、脑脊液漏的程度、颅内压、脑静脉系统进行评估。
4)血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血糖等。
5.治疗
1)病因治疗,积极查找耳鸣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低颅压头痛患者出现耳鸣,需要积极寻找脊髓脑脊液漏漏点,并酌情进行脑脊液漏修补术。
2)停用可能导致耳毒性的药物。
3)可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本文是冀雅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