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遗憾和欣喜
今天端午,天气炎热。我窝在家里,线上指导了外地2位医生治疗硬膜下血肿,还通过好大夫在线指导了其他两个患者。得空把最近治疗的几个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情况和个人感受向大家做小结:
患者1我曾在5月23日的微信中汇报过。患者男性95岁,多次微小伤后卧床不起,精神日差、进食日少,一侧肢体基本不动,十分消瘦。家人当时很悲观,他的医生却在我劝说下收他住院,请我赴床旁指导,在我的帮助下,患者情况逐步好转,1个多月过去后影像学显示巨大的血肿略有缩小,建立信心,家属答应我6月初再次复查,结果这次复查显示血肿几乎已经消失了4/5(图1),家人欢呼不已。患者的女儿是美国一所知名大学的医学教授,虽然教授严谨,讲究证据,这只是个案,但我迄今已经治好的超级老年(≥90岁)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已经超过22例,我相信我的治疗一定会被国际认可。

图1
患者2同样是我报道过的一位87岁的退休知名医学家。受伤后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几乎不能行走,经我治疗1个月恢复良好,日行4000步。正当我期待他康复时,却分别于今年4月初、6月初两次轻微伤紧急入院。影像学检查刚见到血肿减少,就又增加一倍以上。4月初受伤后,我劝老人家接受手术,但老人家坚信我的药物有效,坚持先药物治疗,如果实在不行了再接受手术。这次6月初损伤后,不仅行走不利,连语言都不利索了,左侧血肿明显增加,我们达成协议,准备直接手术。不巧的是,手术当日发高烧,手术不得已紧急叫停,检测是新冠阳性,准备转阴后再手术。结果快10天了,新冠才转阴,而10天内,他的走路顺畅了,语言流利了,头部影像复查,血肿再次戏剧般减少(图2),老人又否决了手术方案。他将于近日出院,但愿老人家康复如初。

图2
患者3也同样是我报道过的患者。他11岁,可疑有未伤及头部的突然跌倒史,因头痛伴恶心呕吐,急诊确定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蛛网膜囊肿,确诊糖尿病2年,血糖高达17mmol/L。经我到当地会诊调整方案后14天,患者病情缓解,出院复查显示血肿减少。但4周复查,血肿又好像增加。我很担心,让当地的医生再次收他住院,我好做调整,结果患者因天气炎热未再次住院。但前几天,再次复查,显示血肿已经明显减少(图3),而且已经没有症状,血糖也控制良好。

图3
患者4同样是一位外地患者,是当地一位院长的母亲,77岁。因轻微外伤后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就诊时行走已经困难。院长大人可能对我的治疗半信半疑,但看他母亲情况尚好,就依着他们神经外科一位深知我疗效的医生的主意,请我远程指导治疗,1.5个月血肿减少,可以自我行走,但血肿仍然较大。我乘会诊其他病人的机会,义务指导了她的再次治疗,这次疗效显著,老人家几乎已经没有什么症状了(图4);我相信这位院长看了他母亲的影像,一定会大吃一惊。

图4
患者5是我5月初赴山东会诊的一位66岁的男性患者,轻微头外伤后行走无力住院,确诊慢性硬膜下血肿。家人对老人非常好,特意将我从天津请过去会诊。老人卧床,精神还好,但不能下地行走,大小便需要家人搀扶,有种无奈的感觉,却又不希望手术治疗,因此我给了药物治疗及头颈淋巴手法按摩引流的指导。2周后复查,见其血肿明显减少(图5)。当地神经外科主任一直陪着我,实际上他对我的治疗是半信半疑,但是,当看到复查结果后,他发信息给我,说太惊讶这个血肿能够这么快吸收了,希望多听我讲课。今天本来是我与患者家人约好,治疗4周后的复查日,却没有收到新复查的影像,打电话过去,才知道人家现在走路轻松,没病一样,说过节后再去复查……

图5
虽然又一次治好或者将近治好了好几位患者,但是,也遇到3例让我纠结和遗憾的病例。
上次报道过的那位91岁、没有听力的天津患者,尽管入院时言语很少,坐在轮椅上几乎不能走路。住院不到24小时就坚持要出院,回去后连吃药都要家人和保健医生哄着吃,虽然15天后复查,见老人家的行动和语言已经几乎正常,血肿也有所减少,但是总让我牵挂。他却拒绝再次检查,这次他因泌尿系感染,再次住院,结果被医生半哄半劝做了第二次复查,显示血肿明显减少(图6),才让我的担心放下;

图6
但是另一位外地我亲自去会诊的91岁男性患者,气管切开,合并硬膜下血肿且做了2次手术都无效(图7),当时家人抱着试试看的意愿让我去会诊,我调整医嘱后,因种种原因,治疗并没有十分规范,除了坚持头颈淋巴按摩只是口服他汀,但患者情况日见好转,原来吃饭活动都差,现在已大为改观。只是患者本人十分抗拒去医院,怕气管切开吸痰导致他不适,时间过去几个月了,迄今都未做复查。我这治疗的结局始终悬而未决,期待已久却无法得到答案的感觉实在难受。

图7
另一位女性86岁患者,轻微头部外伤后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5月18日,家属带影像资料找我门诊,当时血肿不算很大,家属描述提示患者基本还能自己去上厕所,家属也不打算入我们的临床研究,因此,我就开了处方,让患者回家自己吃药去。但6月19日患者家属带来的患者的复查影像却显示,她的血肿量已经超过原来的一倍(图8),而且家属告诉我,现在患者坐着都会身体向一侧歪,根本走不了路。我大吃一惊,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无效患者血肿增大如此迅速。但我仔细询问后才知道,老人独处一室,几个子女轮流照顾,老人不愿意吃药,也没有人管,我给她开的药根本没有吃……我建议她住院治疗1周,她的家人到病房看看,商议一通,又拒绝住院,现在我也不知这个患者如何,但这么大血肿不治疗,显然会越发严重……可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图8
总之,越来越多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得益于我们的药物治疗方案,而且人群已经从具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增加了恐惧手术或者拒绝手术的患者,减少了许多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心负担,已经得到我国神经外科医生的普遍认可。但是,还是有部分患者和医生对我们的治疗心存疑虑,医院目前的条件也让老年人尤其超级老年人看病十分不方便,许多患者因此没有在最恰当的时机接受最恰当的治疗,这直接伤害了患者。我们这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疗法,能够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或者在门诊治疗或者入院治疗,但愿她能得到更多承认,造福更多伤病患者。
本文是江荣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