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有什么风险及如何预防?
CT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肺部应用最广泛,相应并发症风险也最多,主要包括气胸、出血、空气栓塞、胸膜反应及肿瘤种植转移等;
1)气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气胸的发生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1)患者肺部基础疾病及配合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穿刺过程中若剧烈咳嗽,配合不佳则气胸发生率明显升高;(2)病变部位、大小穿刺路径及穿刺次数:当病变部位位于深部,需要较深的穿刺路径(穿刺深度≥4 cm)可导致气胸发生率增加到60%;若病灶直径小(≤2 cm),可能需要多次反复经胸膜穿刺,则气胸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2)第二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与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有:(1)患者基础疾病:若患者有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病等基础疾病史,则出血风险明显增高;(2)病灶部位及穿刺路径:具有病灶范围小、周围存在血管、靠近肺门或需要较长的穿刺路径等特征时,穿刺可增加损伤肺血管的风险。
3)空气栓塞是罕见的并发症,目前认为空气通过肺静脉系统进入全身循环系统,栓塞至不同器官位置可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特征。如一旦在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发生空气栓塞,可导致一系列致命的后果,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和缺血性脑卒中等。目前认为穿刺过程中空气进入肺静脉系统有以下可能的方式:第一种是穿刺针穿入肺内血管和相邻的气道或肺内含气组织,形成医源性支气管瘘;第二种是穿刺针误穿入血管,导致与大气层直接相连。因此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因素包括:(1)肺部基础疾病:若患者合并COPD、肺大疱、肺囊肿等基础疾病,可增加发生空气栓塞的风险;(2)肺部局部气压增高:剧烈咳嗽、Valsalva动作、正压通气等动作可导致肺内局部气压增高,穿刺针穿入含气组织路径增加,从而增加空气栓塞的发生率。
4)胸膜反应,多见于年轻女性,常见表现如晕厥、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症状,经补液及对症治疗后症状会消失。
5)肿瘤种植转移,目前认为在穿刺针撤回时,恶性细胞可沿着针道播种扩散到胸膜腔、胸壁或肌肉,但随着同轴导心活检针的应用其发生率明显降低。
本文是孙宏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