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游红亮 三甲
游红亮 主治医师
郑大一附院 小儿内科

儿童发热的常规处理

79人已读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临床症状,常让宝妈宝爸惊慌失措,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发热及常规的处理措施。

1、什么是发热?

发热一般指肛温高于38℃,耳温或腋温≥37.5℃。发热分为低热、中度发热、高热、超高热。常说的低热是≤38℃;中度发热为38.1℃-38.9℃;高热为39℃-40.9℃;超高热为≥41℃。

2、发热时为什么会寒战?

在体温上升期,中枢发出冲动再经运动神经传至运动终板,引起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从而出现寒战,这一过程可使产热增加。而寒战时患儿可出现无汗、四肢冷等表现,这时候要注意保暖,多喝热水。

3、发热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常见病因有感染、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血液肿瘤性疾病等,而儿童常见的发热因素为感染。如果伴随咳嗽、流涕常为呼吸道感染;伴随腹泻、腹痛常为胃肠道疾病;伴随尿痛常为泌尿系感染。

4、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已不推荐酒精擦拭,可以用温水擦浴。对于较大的孩子也可以用热水泡脚。

5、什么情况下口服退热药?

一般建议体温超过38.5℃给予药物口服。但如果体温低于此值,孩子精神状态差、肌肉酸痛等也可以口服,以缓解不适。在高热时,物理降温联合药物口服有更好的降温效果。

6、常用退热药有哪些?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2月龄的儿童,每次最大剂量为15mg/kg,每4~6小时1次,1天最多4次。儿童应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颗粒剂、栓剂,不宜选用复方制剂。标准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一般不会引起胃部不适,但过量时会造成肝肾损伤,尤其是肝损伤。

布洛芬适用于≥6月龄的儿童,每次最大用量为10mg/kg,每6~8小时一次,1天最多4次。蚕豆病即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退热时,应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但可以使用布洛芬。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禁用布洛芬。

布洛芬的退热效果和持续时间较对乙酰氨基酚强,而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效果快。

7、两种退热药物是否可以联合应用?

一般不建议。对于严重的持续性高热,可以联合应用,两者应间隔4h小时,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8、口服退热药物后吐了,要不要再次口服?

一般口服15分钟后不用再次口服,如果呕吐物中可以看到药物,应根据情况,适量补喂。

游红亮
游红亮 主治医师
郑大一附院 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