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失眠、焦虑、抑郁患者的三句话触动你了吗?
01
近期接诊了一位失眠、焦虑、抑郁的患者。
该患者系47岁的女性,近几年被离异、破产、还有官司问题烦扰。她曾因失眠、焦虑、抑郁问题先后被诊断为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等等。她整天活在失眠恐惧和焦虑之中,一边觉得生活无意义,另一边又害怕死亡,还出现了强迫的念头和行为。她自觉身体很虚,但服补药又发现补不进去。最近1年服用阿戈美拉丁(一种抗抑郁药)和氯硝西泮(作用比较强的安眠药)治疗,症状时好时坏。数月前,另有医生给其换用米安色林(一种抗抑郁药)治疗,因不能耐受,出现恶心而停服。后经人推荐到我这里做正念禅疗。
在治疗的开始阶段,该女士的注意力严重地固着在身体症状和睡眠问题上,显得是那么的固执,简直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在几次治疗之后,该女士出现了顿悟,把药全丢了,痊愈了。下面图片中内容是其在QQ上与我的对话。对我触动挺大,故录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02
第一句:这么简单的几句,我却是绕着弯路走了将近一年
许多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失眠症、躯体化障碍者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是深深的固着在头脑中的念头、负性的情绪和身体的症状上了,如何让他们的注意力分配出去是治疗中的关键环节。遗憾的是,医患双方似乎都不重视这一问题的解决。这也是我会让患者练习正念,建议他们阅读禅学故事、语录和诗偈的原因所在。这会提高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领悟能力。
第二句:老天爷还是待我不薄的,要是这药能让我睡着的话,我还是抱着不放
我曾经在“解忧四部曲”(分别为《学习睡觉》《走出绝望》《正念生活》和《平息战斗》)和“禅疗四部曲”(分别为《过禅意人生》《做自己的旁观者》《与自己和解》和《唤醒自愈力》)中反复强调一个问题:要把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强迫症、疑病症等心理疾病的疗愈还原为生活/人生问题加以解决。遗憾的是,医患双方似乎都不重视之一建议。许多患者往往都在寻求“神仙”、“神药”,结果长期把自己困在“药罐”之中。
第三句:更年期就是要让自己更上一层搂,不管是更年期也好,神经症也罢,只管自己做好正念就行
德国精神科医生曼弗雷德·吕茨提出:“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精神分裂症,没有抑郁症,没有成瘾症——有的只是承受着各种不同痛苦现象的人”。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家欧文D·亚隆提出:“如果我们专心思考我们活着(即我们在世界上存在)这个事实,并且尽力把那些让人分心的、琐屑的事物置于一边,尝试去认真考虑导致焦虑的真正根源,我们便开始触及某些基本主题:死亡、无意义、孤独和自由。”作为精神/心理卫生科医生,我对这些观点深表赞同,在诊疗过程中让来访者放下“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肾虚”等文化相关性的“疾病”术语,“把自己当正常人”,“别让自己白痛苦了”。


03
读者们,该患者这三句话触动你了吗?反正我被触动了。在QQ上看到这三句话的当时,我陷入了沉默,眼眶湿润了,也感受到了自己作为医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让心理障碍患者活出自我,有勇气面对死亡、孤独、无意义、自由和限制。

本文是包祖晓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