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分期为IA的肺癌的长期效果
关键信息:
1.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分期为IA的肺癌后,10年总生存率为80.4%,10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7.1%,但不同类型的肺癌差别很大。
2.若果肿瘤实性成分比例小于50%、直径小于或等于2cm,治疗后未观察到复发情况。
3.肿瘤直径小于2cm、实性成分小于0.5的患者预后良好,结合JCOG0802、0804等研究结论,这些患者更适合行肺段切除术,而且可以实现长期生存,并且不同的病理类型(是否为浸润性癌,是否包括腺泡型、乳头型等成分,不同的免疫组化结果,不同的基因型等)对这一结果的影响很小。
4.具有高危因素的肺癌(实性成分为主,伴有气道内播散,实体型、微乳头型或其他低分化成分为主,术后ctDNA阳性等),即使术后病理为IA期,也应该进行密切随访观察,并使用必要的辅助治疗。


近期,美国心胸外科学会官方杂志JTCVS(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发表了Hiroyuki Ito牵头日本临床肿瘤研究组及肺癌研究组(Japan Clinical Oncology Group Lung Cancer Surgical Study Group)的研究结论,他们临床分期为IA的肺癌施行肺叶切除术,并进行了长期随访,评估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这些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腺癌,根据胸部CT所见,以肿瘤内实性成分的比例,将患者分为4组:A组和B组为肿瘤实性成分比例小于50%,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3cm(A组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2cm,B组肿瘤直径为2-3cm)。C组和D组为肿瘤实性成分比例大于50%,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3cm(A组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2cm,B组肿瘤直径为2-3cm)。观察并评估10年的总体生存情况,观察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
在543例患者中,10年总生存率为80.4%,10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7.1%。
A组10年总生存率为94.0%,B组为92.7%,C组为84.1%,D组为68.8%,各组10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4.0%,89.0%,79.7%,66.1%。
A + B组总生存率高于C + D组(风险比2.78;95%可信区间,1.45-5.06),而且他们具有更好的10年无复发生存率(风险比,2.74;95%置信区间为1.55-4.88)。
值得关注的是,A组患者无复发情况。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肿瘤直径小于2cm、实性成分小于0.5的患者预后良好,结合JCOG0802、0804等研究结论,这些患者更适合行肺段切除术,而且可以实现长期生存,并且不同的病理类型(是否为浸润性癌,是否包括腺泡型、乳头型等成分,不同的免疫组化结果,不同的基因型等)对这一结果的影响很小。
而具有高危因素的肺癌(实性成分为主,伴有气道内播散,实体型、微乳头型或其他低分化成分为主,术后ctDNA阳性等),即使术后病理为IA期,也应该进行密切随访观察,并使用必要的辅助治疗。
作者:刘政呈
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美国胸心外科学会(AATS)Graham奖获得者,约翰. 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者
长期研究胸外科微创手术技术,进行肺癌及胸腺肿瘤的机制研究。
擅长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复杂肺癌、胸腺肿瘤的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
门诊时间:周五全天(南京鼓楼医院本部),周三上午(南京鼓楼医院江北院区)
可在微信小程序“鼓楼医院互联网医院”上预约挂号
美国胸外科协会(STS) 国际会员International Member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 Member
国际胸腺协作组(ITMIG) Member
江苏省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纵隔学组 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 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专业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分会 专业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 专业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 专业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 会员
中国卓越外科科研协作组成员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
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
约翰. 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者(Johns Hopkins Hospital Fellow)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中青年编委,审稿专家
《BMC Surgery》Peer Reviewer
《Mediastinum》Section Editor
本文是刘政呈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