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膜后肿瘤——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分别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的一类肿瘤,两者起源位置不同,但大都会合成和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患者血压升高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肾上腺来源的嗜铬细胞瘤占80%-85%,副神经节瘤占15%-20%。并非所有的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都合并高血压。有些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为无功能性肿瘤,不分泌儿茶酚胺,因此不会致血压升高。无功能性的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瘤往往在体检做彩超或CT时发现。分享两个病例,让大家对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有一个认识。
第一例患者体检时发现,平时就合并高血压,体检时发现腹膜后占位。术前检查儿茶酚胺代谢物后,患者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和甲氧基肾上腺素都升高,因起源于肾上腺外,故诊断为副神经节瘤。下图为患者的自诉,术前CT检查以及术后的病理检查。






第二例患者为肾上腺起源的嗜铬细胞瘤,术前患者也合并高血压,因上腹部疼痛,泛酸,烧心等症状就诊,查CT提示腹膜后占位,考虑起源于左侧肾上腺。因患者合并高血压,同时起源于左侧肾上腺,术前给与儿茶酚胺代谢物检测(甲氧基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两者均升高,考虑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这两个患者一个是起源于左侧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另一个是起源于肾上腺外的副神经节瘤,两位患者术前都合并高血压,说明两位患者所患的肿瘤都具有内分泌功能。对于有更能的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术前都需要充足的准备,第一 补充血容量。第二降低血压。充分的术前准备的目的是防止肿瘤切除后的低血压。
本文是顾焱晖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