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案分享】直肠癌康复——中医来助力
50岁-70岁,这是肿瘤科最大的患者群体。他们大概是我父母的年纪,操劳了一辈子,即将或刚刚退休。他们这代人生活得小心翼翼,很少吃垃圾食品,每天散步、劳动,生活规律,好日子才刚刚到来。
“恐惧”,这是绝大多数人得知自己患癌后,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词。他们恐惧死亡,但比死亡更迫在眉睫的是治疗的痛苦。“化疗太痛苦了,医生,能不能不化疗。”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提问。影视作品中的肿瘤患者形象总是与“痛苦”相伴的。
2022年9月初,杨叔发现自己身体出现异常的时候,疫情还没有结束。“肛门坠胀不适,大便形状改变,便意频繁,排便不畅,排不尽感”。一开始,他没告诉家里人,总想着孩子工作忙,疫情期间能不去医院就尽量不去。直到出现便中带血,他有点慌了,拖到了10月中旬,才在家人的再三催促下做了肠镜。
肠镜报告很快拿到手上:距肛门口8-15cm可见巨大隆起性病变,中央凹陷伴溃疡形成,病变累积管腔2/3.肠镜提示:直肠占位待查,癌!内痔。
“癌”。报告单写满了看不懂的专业术语,但这个字意味着什么他心里清楚。千头万绪一瞬间涌入脑海。“怎么可能呢?会不会搞错了?”但病理报告夺走了最后一丝幻想和侥幸——直肠活检:腺癌(中分化),活检组织肿瘤位于固有膜内。
接下来是更全面的检查。腹部CT提示符合直肠中段癌,累及外周,肠周淋巴结稍大,转移不除外。直肠薄层盆腔增强扫描+DWI:直肠环周受累情况:侵犯肠壁全周的33%,斜轴位侵出肠壁外距离3mm,肿瘤远端距肛緣的距离:73mm,肿瘤T分期(T4a—肿瘤穿透脏层腹膜)。直肠中段占位,考虑直肠癌(T4aN2a)。
癌症的狂风暴雨比想象中来得更快——肛门坠胀感越来越重,排便次数越来越多。第一次在门诊见到杨叔的时候,他正不堪其扰。
“我的病能治好吗?”这个问题大概是医生最难回答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过硬的技术,攻坚克难的信心,还有一点点的运气。我不想说谎,也不喜欢说大话。“我们一起试试看吧。”
黄金昶主任针对肠癌患者有一套系统的中医方案。
1.中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以肠癌基本方进行加减。
2.刺血拔罐:在腰骶部刮痧刺血拔罐,使气血疏通,肿瘤变薄,同时在化疗时候针刺,增加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化疗疗效。
3.毫针针刺:针刺八髎、长强、会阴、百会等穴位温补元气,调控肠道功能,改善肛门下坠等症状,起到治疗作用。
4.火针:八髎火针以温阳通络,使肿瘤变小。
5.艾灸:艾灸气海、关元、中脘、足三里等补益元气,提高免疫力。
一样样操作下来,杨叔的肛门坠胀感消失了,排便次数也明显减少。接下来的4周期化疗做下来,能明显感觉到患者的信心和信赖。
人类与癌症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千年,敌人虽然强大,但我们要常怀信心,永不放弃。
本文是张巧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