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量运动和肿瘤
什么是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是指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目的,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强度、时间和频率,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效果的运动。一般来说,适量运动的标准是: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分钟的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者两者相结合;
每周进行至少两次的抗阻或肌力训练,涉及主要肌肉群;
尽量减少久坐和静止不动的时间;
根据个人情况和喜好,增加其他有益的活动,如平衡、柔韧、协调等。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指在运动时能够讲话聊天,但不能唱歌的程度,如快步走、慢速骑自行车、慢速游泳等。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指在运动中只能讲几个字的短句,不能讲话聊天的程度,如快速骑自行车、跑步、跳绳等。抗阻或肌力训练是指使用重物、器械或自身重力对肌肉施加阻力,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如举哑铃、做俯卧撑、拉伸带等。
适量运动对肿瘤有什么好处?
适量运动对肿瘤有多方面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预防肿瘤:适量运动可以降低罹患多种癌症(如结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的风险。这是因为适量运动可以改善体重和体脂率,降低胰岛素和性激素水平,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机制。
增加生存率:适量运动可以提高多种癌症(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患者的生存率。这是因为适量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体力水平,改善对治疗的耐受性和反应性,增强免疫监视和清除能力,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等机制。
改善生活质量:适量运动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这是因为适量运动可以缓解癌症相关的症状和并发症,如疼痛、疲劳、恶心、便秘、抑郁、焦虑等,提高自信、自尊、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感,增加积极情绪和意义感等。
肿瘤患者如何进行适量运动?
肿瘤患者进行适量运动需要根据自己的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案、并发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一般来说,肿瘤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参考以下的运动指南:
诊断前:如果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或禁忌证,可以按照一般人群的标准进行适量运动,即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分钟的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以及至少两次的抗阻或肌力训练。
治疗期间:如果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可以在医生的允许下进行适当的运动,以维持或提高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运动强度和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的耐受性和舒适度进行调整,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90分钟的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以及至少两次的低至中等强度的抗阻或肌力训练。
治疗后:如果没有残留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逐渐增加运动量,以恢复或提高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运动强度和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的目标和能力进行调整,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分钟的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以及至少两次的中等强度的抗阻或肌力训练。
肿瘤患者进行适量运动时应注意什么?
肿瘤患者进行适量运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开始运动前,应进行运动风险评估和运动能力测试,确定自己的运动水平和目标,并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在进行运动时,应选择安全、舒适、清洁和通风良好的环境,穿着合适、舒适和保暖的服装和鞋子,避免受伤、摔倒或感染。
在进行运动时,应注意身体反应和感受,控制好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或呼吸困难,保持适当的水分和营养补充。
在进行运动时,应根据自己的肿瘤情况和治疗方案,避免一些不适合或有害的运动方式,如有骨转移者应避免撞击性运动,有留置针或置管者应避免水中运动等。
在结束运动后,应进行适当的放松和恢复,如做一些拉伸、按摩、冷热敷等,缓解肌肉酸痛和紧张,预防运动损伤。
在进行运动前后,应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变化,如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血糖等,及时记录和反馈给医生或专业人员。
在遇到任何不适或异常的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疗帮助,如出现胸闷、心悸、气喘、头晕、恶心、出血等。
总结
适量运动对肿瘤有多重益处,可以预防肿瘤的发生和复发,增加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改善肿瘤患者的身心状态。肿瘤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医生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并坚持执行。肿瘤患者在进行适量运动时,也应注意安全和效果,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注意事项,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害。
本文是曲智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