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南
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血管外科
关于“无可救药”的血管疾病-AI也帮不了你我!
77人已读
假如血管系统也能新生,就像我家的小树带来的惊喜,该有多好…只可惜,即使目前最好的医疗水平下,仍有20%左右的下肢慢性/重度缺血仍然无可救治!英文专业词叫“no-option“ ,中文翻译非常贴切,就叫“无解”!无法球囊、无法支架、无法搭桥…

最新一期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就专门探讨了这类“无解”的下肢缺血的最新的手术治疗措施(全腔内微创手术)。初步的研究结果,似乎让人看到了“希望”。然而,细细研读之后,我却又陷入更多的“问题”当中…我甚至翻出了10年前我硕士老师带我做类似的静脉动脉化开放手术的资料,试图找寻答案。历经这么多年,治疗的思路似乎没有变化,都是“借道静脉”;而改变的,不过是治疗的手段,由开放手术变成了全腔内手术,鸟枪换了炮!

新技术,关注的是膝下的血管重建,默认膝上的血运是通畅的。其实,从血流动力学上看,近端(上游)的血液供应的临床意义更为重要。对于一些顽固性、长段闭塞、严重钙化的股腘动脉病变,开通的难度和开通的意义一点不亚于膝下血管病变。前一段时间顺利开通的几个病例,就让我们真真切切体验到了这点!


技术固然在进步,但未解决的问题依然未有明确答案。哪些疾病更适合此种新技术?远端静脉瓣是否必须破坏?静脉回流影响究竟多大又该如何处理?动静脉交通的理想位置如何选择?…等AI告诉我答案吗?恐怕还是“无解”!
本文是李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