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腺样体肥大需要手术吗?
孩子睡觉打呼不容小觑 ?
会阻碍孩子的生长发育?
医生说儿童打鼾大多和“腺样体肥大”有关,
那么腺样体肥大一定要切除嘛?
······
养娃路上有无数问号?
热搜的“腺样体面容”让你胆战心惊?
小儿耳鼻喉科医生
倾情总结带娃路上的避坑指南
热点导读
- 睡觉为啥会有“呼噜声”?
- 孩子为啥会“打呼噜”?
- 鼾症有哪些危害?
- 如何缓解孩子打鼾?
- 腺样体肥大=打鼾?=腺样体切除?
- 关于腺样体手术的八问八答
- 宝宝如果感冒、发烧、流鼻涕,容易引起鼻咽、喉部的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淋巴组织增生,引起宝宝“打呼噜”。等上呼吸道感染好了,呼噜声可能也就没了!
- 如果宝宝鼻炎、扁桃体炎、感冒、鼻窦炎等反复发作,扁桃体和腺样体迅速增生肥大,加重气道阻塞,阻碍鼻腔引流,造成宝宝长期打呼噜。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的发生率逐年上升,颈部脂肪堆积容易造成气道受压狭窄,从而引起上气道阻塞。
- 基于宝宝呼吸道的特征,某些睡姿也会引起宝宝呼吸不畅。比如仰面朝天睡时,舌头根部因重力关系向后坠,易阻塞咽喉处的呼吸通道,而引起打呼。
- 打鼾严重的宝宝多伴有呼吸暂停,出现夜眠打鼾、睡眠不安、张口呼吸等;
- 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听力下降(分泌性中耳炎)、神经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 长期的张口呼吸、呼吸暂停、缺氧等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
- 长期的张口呼吸还可能影响到颌面骨骼的发育,导致孩子容貌发生变化,表现为上唇肥厚上翘、牙列不齐等,被称为 “腺样体面容”。
睡觉为啥会有“呼噜声”?
正常情况下,呼吸道畅通,气流经过口、鼻、咽喉进入肺是没有噪音的。夜间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上气道因为“某些原因”造成局部狭窄、甚至是堵塞,气流通过狭窄的部位时,便会造成软组织的震动,产生声音就是传说中的呼噜声。
孩子为啥会“打呼噜”?
儿童打鼾多是由于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肥大引起的。在鼻腔深部有一块腺体,叫做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表面呈桔瓣样。同样,口腔的后端有两个“卫生小卫士”-扁桃体,他们都是淋巴组织,属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防御病毒,杀菌的作用。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便会导致气道狭窄,造成打呼。
鼾症有哪些危害?
首先打鼾≠鼾症!鼾症需要专业医生的诊断,但是鼾症带来的危害却不容小觑。
如何缓解孩子打鼾?
1.药物治疗:鼻用激素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改善鼻腔通气,缓解症状。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使用药物治疗可以暂时缓解部分打鼾的症状。
2.扁桃体和/ 或腺样体切除术。切除过大的腺体可以解除气道的阻塞,进而改善症状,多数患儿手术后病情可有明显的缓解。
3.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主要应用于扁桃体和/ 或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无效,手术风险大不适宜手术。
4.其他保守治疗方法。对于合并口腔及颌面发育问题者,经专业医生口腔评估后,必要时可进行口腔矫治器治疗。伴有口呼吸不良习惯的患儿,口面肌功能训练可作为辅助治疗。对于超重患儿,应控制体重。
腺样体肥大=打鼾?=腺样体切除?
腺样体和腭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儿童3岁以内作用最大,但年龄增长后作用会逐步减弱。出生后腺样体和扁桃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4-6岁时为增殖最旺盛的时期,青春期后逐渐萎缩,成人基本消失。
腺样体肥大也不一定是病理性的,很有可能是生理性的。而且,就算是病理性的肥大,也未必会严重到需要干预或手术,医生一般会建议保守治疗为主,效果不好者考虑手术治疗。
腺样体手术八问八答
问
这么小的孩子做手术,他会害怕吗?
答
我们手术室配有专业的麻醉和护理团队,了解孩子的心理,手术前一般都会给家长做详细的介绍及引导孩子配合麻醉操作。
问
孩子还小,全麻手术对身体有害吗?
答
在正规的麻醉操作下,家长就不必过于担心。麻药大多都是短效药物,起效快、手术时间短,手术总体评价:利>弊。
问
术会留疤吗?出血多吗?
答
不会,腺样体手术从口腔进入,不会在面部留下疤痕,出血量一般不大。
问
手术怎么做?
答
把突出来的腺样体组织刨铣掉,止好血,手术就结束了,小朋友苏醒好送回病房。
问
手术会不会降低娃的免疫力?
答
不会,手术切除不会降低娃的免疫力。
问
术后会复发吗?
答
有可能,但不多。术后,有部分孩子因为反复感冒或炎症刺激,造成少许淋巴组织增生,需要再次手术者较少
问
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答
不要剧烈活动,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
问
腺样体面容、龅牙都是腺样体肥大引起的?
答
不一定。长期鼻塞、张口呼吸或者遗传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颌面骨发育异常,上牙列突出,腺样体可不背锅!
本文是尤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