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车旭 三甲
车旭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肝胆外科

阿斯巴甜致癌?身边这些超级致癌物更需注意!

111人已读

世卫组织或在下月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联社援引路透消息,知情人士透露,世界上常见的人工甜味剂之一阿斯巴甜将在下个月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首次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


阿斯巴甜,学名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甜味剂。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无糖可乐、无糖口香糖中等无糖食品中。


此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以阿斯巴甜为主的代糖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风险,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代糖对于长期减肥的效果不大!

这一次世界卫生组织甚至可能直接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

一、关于致癌因子的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与癌症的相关性大小,整理公布了4类致癌物,包括1类致癌物、2A类致癌物、2B类致癌物和3类致癌物。

  • 1类致癌物:指的是有明确致癌作用的物质。
  • 常见的包括:烟草、酒精、加工肉、黄曲霉素等。

    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类致癌物我们能不接触就不接触。

  • 2A类致癌物:是对人体致癌可能性较高的物质。
  • 常见的物质: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动物肉),65度以上的热饮等。

    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类致癌物需要我们控制摄入量,尽量少接触。

  • 2B类致癌物:是对人体致癌可能性较低的物质。
  • 常见的包括:蕨菜、手机辐射等。

    我们该如何对待:不必过分担心,适量摄入一般没有问题。

    3类致癌物: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普通人可以不用在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的主要是这三类致癌物:1类致癌物、2A类致癌物和2B类致癌物。


    二、关于1类致癌物

    1类致癌物(明确致癌物)共120种,远离1类致癌物就能大大远离癌症。其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有这几种:

    1、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微厌氧,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黏附于胃粘膜及细胞间隙,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环境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平均在58%-64%。也就是说,我国至少有8亿人处于这种疾病的感染状态 ,这些人群都是潜在的胃病甚至胃癌患者。

    Hp感染是目前明确的胃癌发生危险因素之一。多项研究发现,相比于未治疗的人,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人,胃癌的发病和死亡风险会降低。

    2、吸烟与烟草烟雾

    2021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自然子刊《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全世界一年约有280万癌症与吸烟有关。除肺癌外,至少还有15种其他类型癌症与吸烟有关。

    同时,二手烟带来的致癌物质也不可忽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指出,吸食二手烟会令不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增加20-30%,而且全球每年有43万人死于吸食二手烟。

    3、酒精

    2021年2月26日,一篇发表于《国际癌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的,纳入了来自10个不同地区超过51万名30-79岁的成年人的研究显示,经常饮酒不仅会增加食管癌、口腔和喉癌、肝癌、结直肠癌等既往就认为与酒精相关的癌症风险,还会增加肺癌和胆囊癌风险。


    4、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谢产物,进入人体后会抑制细胞合成DNA、RNA和高分子蛋白质,对血液、肝脏、消化以及免疫系统的破坏性极强,它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人体摄入1mg可致癌症,20mg即可致人死亡,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分为1级致癌物。

    黄曲霉素分布广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坚果、乳制品和大豆制品若保存不当,都极易受到黄曲霉素的侵害;除此之外,没洗干净的砧板、筷子,也可能含有黄曲霉素。砧板、筷子等本身并没有黄曲霉菌,但如果没有清洗干净,残留的各种食物残渣和水分就成为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尤其是木制或者竹制砧板,使用时间过长,上面的裂缝更是各种微生物的温床。

    5、甲醛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研究表明,甲醛的释放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甲醛的释放期长达10~15年,会对人体造成致畸致癌的危害。

    甲醛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仅是新装修的房子里,劣质服装,汽车脚垫也可能存在甲醛。对付室内的甲醛,可以通过开窗通风+辅助手段,后者包括使用具备除甲醛功能的净化器、除甲醛喷剂、活性炭包吸附,以及光触媒新技术等。另外,购买衣服或车辆时也应多加注意。

    6、苯并芘

    经过科学研究证明,苯并芘可以导致人体患上肺癌、胃癌、肠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甚至会影响到人体的基因,导致后代也会受影响。研究发现,1毫克的苯并芘诱发胃癌的几率高达47%,10毫克的致癌率可达70%,如果长期食用一些不健康的食物,人体就可能会承受癌症的困扰。而且苯并芘还会导致人体的细胞突变,改变人体的遗传信息,导致后代可能会畸形。

    苯并芘可存在于油炸食物(如炸鸡、薯条、油条等);烧烤食物(如烤腰子、羊肉串等);烹饪时烧糊的食物等,因此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注意:烧烤、油炸的食物要尽量少吃,饮食要以清淡的为主,多吃水果蔬菜以及粗粮等健康食物!

    7、槟榔

    槟榔中的成分,包括槟榔碱,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能直接杀死细胞,同时导致炎症,造成口腔损伤。另外,槟榔粗糙的纤维容易刺伤口腔黏膜,引发细胞的不正常增生,引起癌变。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把槟榔列入1类致癌物“黑名单”。

    这种致癌物,还是少吃为妙!推荐阅读:30年拉锯战,一级致癌物槟榔终被禁止宣传。

    8、亚硝胺

    食物中的亚硝酸盐是很多人都担心的致癌隐患,它天然存在于很多食物中,比如久存的绿叶菜。同时它也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一般用于肉制品中,起到发色、防腐和改善风味的作用。要躲开它很难,因为蔬菜、肉、汤、海鲜里都有它的身影。

    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但进入体内会和胃内的蛋白分解物结合,形成致癌物亚硝胺。亚硝酸盐常存在于颜色鲜艳的熟肉制品、刚做不久的腌菜、久存的绿叶菜和剩菜、久煮的火锅汤、不新鲜的海鲜干货等,要想减少摄入亚硝酸盐,要做到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少吃隔夜菜。

    9、常见的传染性病原体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导致肝癌,此外,也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危险因素。接种乙肝疫苗,一直是减少乙肝病毒流行的首要预防战略。
  •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并已被证明会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瘤风险。目前没有有效的HCV疫苗预防HCV感染。安全和适当地使用注射剂、测试捐献血液中的HCV,有助于降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风险。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毒,与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和霍奇金淋巴瘤、宫颈癌,以及肛门癌、肝癌、口腔癌、喉癌、肺癌等癌症死亡风险升高相关。安全性行为、使用无菌针头,有助于预防HIV感染;而在HIV感染者中,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和增强免疫系统,可降低多种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
  • 持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将导致多种癌症。几乎100%的宫颈癌、90%的肛门癌、70%的口咽癌,以及60%-70%的阴道癌、外阴癌和阴茎癌,与持续HPV感染有关。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及控制HPV感染、降低相关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的主要措施。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了解了一级致癌物,才能把患癌的可能性直线降低!

另外,有针对性的防癌体检有利于早期癌症的发现,尤其是中老年人、吸烟者、经常酗酒者、血亲中有患癌者、有肝炎等高危人群,要定期做防癌体检,将癌症扼杀在摇篮里。

参考资料:

[1]Eight Substances Added to 15th Report on Carcinogens - A chronic bacterial infection, a flame retardant, and six water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are listed in a new HHS cancer report.

https://www.niehs.nih.gov/news/newsroom/releases/2021/december21/index.cfm

[2]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

[3]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in 2020 attributable to alcohol consumptio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 The Lancet Oncology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1)00279-5/fulltext

[4] Soerjomataram I, Bray F. Planning for tomorrow: global cancer incidence and the role of prevention 2020-2070. Nat Rev Clin Oncol. 2021 Jun 2. doi: 10.1038/s41571-021-00514-z.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4079102.

[5] Planning for tomorrow: global cancer incidence and the role of prevention 2020–2070 – IARC https://www.iarc.who.int/news-events/planning-for-tomorrow-global-cancer-incidence-and-the-role-of-prevention-2020-2070/

[6] 赫捷, et al.,(2021). 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 中华肿瘤杂志, DOI: 10.3760/cma.j.cn112152-20210119-00060.

[7]科普中国、医学界肿瘤频道、健康时报、新华网、人民日报、丁香园、财经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作交流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或专业医疗机构。文章转载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

车旭
车旭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