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胥丰恺 三甲
胥丰恺 主治医师
上海中山医院 胸外科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查方案推荐

266人已读

非小细胞肺癌指除“小细胞肺癌”以外所有的肺癌,根据ASCO(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结合我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我们为各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就诊者整理一下目前推荐的术后复查方案,希望能帮到大家。(全篇内容较长,包含一些个人见解,读者可选择针对性浏览大标题小标题标红加粗下划线部分,即可明确复查方案


一、复查周期

1、磨玻璃结节者(包括:纯磨玻璃与混杂磨玻璃,且病理不含微乳头或实体型成份):术后2年内每6个月复查一次,2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如病理显示含有微乳头或实体型成份者,复查周期建议根据实性结节/占位方案。

2、实性结节/占位者或病理类型含有微乳头实体型成份者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2年至5年内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每1年复查一次。


二、复查项目

1、磨玻璃结节者(包括:纯磨玻璃与混杂磨玻璃,且病理不含微乳头或实体型成份):胸部薄层CT。不建议加做其他检查。如病理显示含有微乳头或实体型成份者,复查项目建议根据实性结节/占位方案。

2、实性结节/占位者或病理类型含有微乳头实体型成份者

(1)胸部薄层CT。


(2)腹部+颈部超声或CT:

根据目前ASCO、NCCN指南,以及我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已不再把腹部与颈部检查列入复查常规内,不过临床上依旧能看到随访过程中出现胸腔外组织转移的情况,因此,个人建议非磨玻璃结节者,以及含有微乳头实体型成份者,能够定期检查腹部与颈部情况。腹部超声包括:肝胆胰脾肾及肾上腺。如条件允许,可考虑选择颈、胸、腹CT一起做,因为超声诊断非常依赖检查者的经验,不同超声医师的判断不尽相同,且没有影像记录,没法前后对比,CT能有影像存档,方便复查过程中前后比对,更益于尽早发现复发、转移灶。就诊者可根据自身情况与主诊医师建议,选择超声或者CT。


(3)肿瘤标志物CEA等

虽然目前指南也不常规建议查肿瘤标志物,不过个人建议建议非磨玻璃结节者,以及含有微乳头实体型成份者,能够定期查肿瘤标志物。能够有机会多一个角度及时发现隐匿的复发、转移状态,个人不建议放弃。肺癌目前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是CEA,特异性较高的标志物包括:SCC、NSE、CYFRA211等,但敏感性较低。个人建议,肿瘤标志物中CEA是必选项目,SCC、NSE、CYFRA211可根据术前的水平作为可选项目,三者中可优先选择术前升高的项目。


(4)每年复查一次头颅增强磁共振与全身骨扫描(不强制,但强烈推荐含有微乳头实体型成份者、术后分期II期以上者、病理报告中出现神经束侵犯脉管内癌栓气道播散[STAS]等高危因素者采纳

同样,目前指南不再常规推荐头颅磁共振与骨扫描,然而,临床上见到术后通过每周年的检查及时发现颅内与骨转移的患者不在少数,个人感觉没必要等出现颅内压迫症状或骨痛症状再去检查并治疗,虽然目前研究数据显示早发现转移并治疗并不能给就诊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ASCO指南表述如下:

1111111111111.png

个人粗略翻译是: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约为5%-40%。尽管多项临床试验旨在探索:预防性全脑照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 PCI)能否降低脑转移和潜在提高治愈率,但目前尚无随机临床试验评估脑MRI在NSCLC监测中的应用。虽然现有临床试验一致证实:PCI将脑转移瘤的发生率相对降低了50%以上,但对总生存期并无获益,且可能诱发神经认知功能下降。鉴于PCI并没有改善生存或生活质量,常规颅脑MRI对无症状患者的监测不太可能提供有意义的临床益处。

诚然,指南指出,因为预防性颅内放疗对生存没有影响,所以定期复查头颅MRI也价值不大,有权威的逻辑性。但我个人认为,首先,没有临床试验给出数据显示定期复查头颅MRI对生存的影响;其次,举个极端例子,1位患者颅内转移早期无症状,定期查头颅MRI发现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放疗或者手术,在颅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头痛、偏瘫、偏盲、颅内出血等情况,现阶段生活质量得到初步保证,且及时跟进全身治疗或调整全身治疗方案,有机会有效且及时控制疾病进展。另1位患者未及时发现早期颅内转移灶,直到出现压迫症状造成头痛、偏瘫、偏盲、颅内出血等等情况后再治疗,暂且不武断地讨论两者总生存时间是否有差异,后者的生活质量应该是逊色于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当后者出现上述症状后,剩余的生存时间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所谓的生存时间是否还有价值呢?相关的论点可以类推到“骨扫描”。这段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大家见仁见智,酌情选择每周年的颅增强磁共振与全身骨扫描。


写在最后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一个长线作战过程,需要医生与就诊者共同努力,来打赢这场持久张,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进步与药物治疗方案的不断更迭,尤其是肺癌由于其发病率高,相关药物的研发成果在各类肿瘤中是更新最迅猛的之一许多晚期就诊者都有机会获得长期生存与高质量生活术后定期、规律、科学复查是这条荆棘路中重要的环节,希望大家不要错过或遗漏复查的时间节点与项目,如有可疑问题,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Schneider BJ, Ismaila N, Aerts J, et al. Lung Cancer Surveillance After Definitive Curative-Intent Therapy: ASCO Guideline. J Clin Oncol. 2020 Mar 1;38(7):753-766.

[2]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Version 2.2023.

[3]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 5(3):21.



以上是这次为大家分享的内容,今后我们还会不断发布医学专业科普内容,包括:食管疾病围手术期(住院期间)注意事项,肿瘤复发后的诊疗建议,肺结节就医与随访攻略,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理等等,希望给读者带来帮助。


胥丰恺
胥丰恺 主治医师
上海中山医院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