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吕晓娟
吕晓娟 主任医师
杭州市儿童医院 儿内科

淋巴瘤是“谈虎色变”的肿瘤吗?

285人已读

eg1: 8岁的小丽(化名)在一次意外伤后,颞部出现了肿块。然而,3个月过去了,肿块不仅没消退,而且越来越大。爸爸妈妈带小丽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手术治疗,病理活检提示为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这意味着术后小丽还得接受长期化疗,需要频繁地往返浙江与上海之间。

小丽在医院血液内科进行后续治疗,经过血液内科医疗团队共同努力,化疗过程十分顺利,小丽已进入维持治疗阶段。

eg2: 无独有偶,3岁小宇(化名)和12岁小月(化名)都因腹痛在当地就诊,CT发现腹腔竟然长了包块。随后来到我们医院,经过手术顺利取出包块,病理活检分别提示为伯基特淋巴瘤、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随后,两个孩子在血液内科进行了正规治疗,各项指标评估恢复到正常范围,影像学也无病灶复发。


淋巴瘤到底是怎么引起的?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基因突变、病原体感染、化学药物损伤、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或长时间大剂量放射线的接触都可能导致淋巴瘤的形成。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用“千变万化”来形容毫不夸张。

(1)淋巴瘤最典型的表现是浅表部位的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表面光滑,质地较韧。以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最常见,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次之。也有患者以深部的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如纵隔、腹腔、盆腔淋巴结肿大,起病较隐匿。

(2)进行性肿大的淋巴结可能对周围的组织器官造成影响或压迫,并引起相应的症状。如纵隔巨大淋巴结可压迫上腔静脉,导致血液回流障碍,表现为面颈部肿胀、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盆腔和腹腔巨大淋巴结可压迫胃肠道、输尿管或胆管等,造成肠梗阻、肾盂积水或黄疸,并引起腹痛、腹胀。

(3)淋巴瘤也可以侵及淋巴系统以外的器官,表现为相应器官的受侵、破坏、压迫或梗阻。如胃肠道淋巴瘤可出现腹痛、胃肠道溃疡、出血、梗阻、压迫等症状;侵及颅脑,可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言语障碍、性格改变、部分躯体和肢体的感觉及运动障碍,甚至瘫痪;侵及骨骼,可致骨痛、骨折等等。

(4)淋巴瘤全身症状。可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缺乏、皮疹、瘙痒、贫血等全身症状。

浅表部位淋巴结肿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但深部病灶往往长到比较大的时候才有症状。

如何初步判断,怎样的淋巴结肿大可能是异常的?

1、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果在颈部、腋窝、腹股沟摸到较大淋巴结,就要引起重视。

2、无触痛:平时如果我们口咽部位感染的话,也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不过这种淋巴结肿大往往会有疼痛或触痛。相反,肿瘤性的淋巴结肿大往往是“无声的危险”,除了淋巴结增大以外没有触痛。

3、质地硬:一般来说,良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软,包块的轮廓比较清晰,摸起来比较明确;恶性肿大的淋巴结则质地较硬,轮廓不是特别清晰。

4、活动度差:良性肿大的淋巴结活动度好,触摸淋巴结大包块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滑动它,并且可以滑动的范围比较大(可以上下左右移动);恶性肿大的淋巴结活动度差,手按住淋巴结大包块的时候很难推动它,这是因为可能与周围其他的淋巴结“拉帮结派”了。

5、深部淋巴结则需要医学检查辅助诊断,如B超、PET-CT等分析。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深部的肿大淋巴结、异常包块或异常血检指标,也是防治淋巴瘤的关键

淋巴瘤并非不治之症,目前有很多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也需根据病情个体“量体裁衣”,结合临床、病理、影像各专家团队意见及患儿的实际情况,为患儿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综合治疗方案。因此,患病后要配合医师接受足够的治疗,争取“治愈”。

治疗完成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特别是2-4年内最为重要,应当每2至3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后期可间隔6至12个月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如有需要及早诊治。

吕晓娟
吕晓娟 主任医师
杭州市儿童医院 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