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是不是都能导尿?要满足哪些条件?
神经源性膀胱常见的症状尿潴留、排尿困难等,尿液排不出首先可能想到的是导尿,间歇性导尿也是这部分患者治疗的有效方法。但是间歇性导尿必须遵循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目标及原则,导尿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也有必须依据的原则。
间歇性导尿的禁忌症
1、膀胱容积过小、压力过高、顺应性低。
2、尿道或膀胱损伤(尿道出血、血尿),尿道畸形、狭窄、尿道炎、尿道脓肿、尿道肿瘤等。
3、并发膀胱颈梗阻、严重前列腺增生症或尿道外括约肌严重痉挛。
4、严重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肾积水盆底肌肉或尿道外括约肌严重痉挛。
5、严重自主神经过反射。
6、严重尿失禁。
7、装有尿道支架或人工假体。
8、有严重出血倾向。
9、由于躯体(上肢功能障碍)尿管插管困难。
10、精神方面的原因(如临终关怀的患者)尿管插管困难。
当不满足间歇性导尿的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先通过药物、手术,尿动力学、泌尿外科学确诊禁忌症消除后,再进行间歇性导尿。
通过尿动力学测定识别识别并确认患者具有足够安全膀胱容量,每次导出的尿量不超过安全膀胱容量为佳。膀胱低压条件保护上尿路,同时满足低压条件下膀胱容量≥200ml。
正确的间歇性导尿方案:
1、判别安全膀胱容量,即预期尿液导出量。
2、预期尿液导出量*4-6次导尿/天=预期尿液生成总量,满足每日尿液生成总量≥1200ml。
3、依据预期尿液导出量和尿液生成总量,合理安排患者清醒时间段的饮水量,避免过度充盈。
导尿频次还需考虑上尿路的安全问题
间歇性导尿患者常见菌尿症,而尿液内细菌每4-6小时会出现几何级数的增加。导尿次数过少,会延长膀胱内细菌滞留时间,导致细菌急速增加,继而增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风险。
本文是李旭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