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垂褶皱或对角耳垂折痕是冠心病的表现吗
耳垂褶皱或对角耳垂折痕(Earlobe Crease)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一种可能的表现,但它并不是一种特异性很高的指标,也不足以单独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对角耳垂折痕是指耳垂部位出现一条或多条水平褶皱线,有时被称为“Frank‘s sign”。 研究发现,在某些冠心病患者中,耳垂褶皱的发生率较高。然而,这种关联并不明确,并且耳垂褶皱也可能在没有冠心病的人群中存在。
1973年弗兰克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首次描述以来,对角耳垂折痕(ELC)的存在已被公认为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标志物。随后的研究证实,ELC(或弗兰克征)是CAD的预测因子,与年龄,胆固醇,血压或吸烟状况无关。另一方面,一些研究发现“对角耳垂折痕”和CAD之间没有相关性,并表明它只是年龄增长的标志。关于这种物理诊断体征已经发表了50多篇论文,近4年来,关于其效用的争议一直很激烈。
冠心病是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冠心病的确诊通常需要结合多种因素,包括症状、临床表现、心电图、冠脉CT,冠脉造影、心脏超声等多种检查方法。
在我们中医理论中有 “耳主贯聪而通心窍,为心之司,为肾之候也”的说法,《黄帝内经》中也有 “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记载,并认为耳与经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经过耳朵,所以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说法。
因此,虽然耳垂褶皱可能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它并不是冠心病的特异性指标,也不能单独用于冠心病的诊断。

很多名人也有这种情况


古罗马皇帝 哈德良
普布利乌斯·埃利乌斯·哈德良努斯(Publius Aelius Hadrianus),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哈德良,罗马皇帝(公元 117-138 年)在 60 岁时生病。他出现进行性水肿和发作性鼻衄,并在 2 年内死亡。哈德良死亡的确切原因 - 无论是心力衰竭,肾小球肾炎,甚至是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一直是古病理学家争论的话题。直到 1980 年,人们才发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在已故皇帝的石头半身像中纪念他:他的两个耳垂都有深深的对角线折痕。对角线耳垂折痕于1956年由Max Wegner首次注意到,并显示在皇帝的每个原始雕像中。这包括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的哈德良半身像,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 117 年左右。由于这种耳垂折痕不是早期罗马作品的常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哈德良本人特有的物理特征。
——Frank, ST. “Aural sig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73;289(6):327-8.
本文是谢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