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项目建议
免疫治疗周期较长,短则4周期(3-4月),长则需要长期维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均有可能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严重者如不及时干预,可能造成严重的不可逆的后果。因此,定期监测全身内环境情况,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的征兆,及时干预,对就诊者而言非常重要且关键。
在这里,我们根据临床实践经验与文献总结,整理出我们建议的免疫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项目,希望给就诊者带来帮助。
一、初次用药前的检查:
(1)心电图:判断是否存在心脏功能异常;
(2)心超:判断心脏有无器质性、功能性疾病,能否耐受手术;
(3)肺功能:判断肺功能情况能否耐受免疫治疗,能否耐受手术;
(4)胸部CT或PET/CT:评估肿瘤分期,判断肺部是否存在炎症性、感染性病变;
(5)血常规:了解是否存在严重贫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异常等治疗禁忌;
(6)肝、肾功能、电解质:了解是否存在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禁忌;
(7)乙肝2对半、丙肝抗体:了解是否存在活动性肝炎情况,如阳性者,建议加做乙肝HBV-DNA,丙肝HCV-DNA;
(8)凝血功能:了解有无凝血功能障碍,及时发现出血倾向;
(9)心肌酶(肌钙蛋白、BNP、CK-MB、肌红蛋白):了解心功能情况,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10)空腹血糖:了解是否存在隐匿糖尿病,用药前控制血糖;
(11)甲状腺功能全套:免疫治疗常会诱发甲状腺功能改变,提前判段与监测尤为重要;
二、免疫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项目:
免疫治疗间隔通常为3-4周,通常我们建议就诊者在前一次用药后第7天、第18天左右进行两次复查,第一次复查有助于尽早发现问题,尽早干预,避免耽误下一疗程治疗的按期进行,第二次复查作为下一疗程用药前身体达标的依据。
(1)心电图: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情况,及时发现免疫相关心肌炎(非常严重);
(2)胸部X线:评估肺部有无免疫相关性炎症及既往陈旧性性感染病灶复燃;
(3)血常规:了解是否存在严重贫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异常等治疗反应;
(4)肝、肾功能、电解质:了解是否存在肝、肾功能受损、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反应;
(5)凝血功能:了解有无凝血功能受损,及时发现出血倾向;
(6)心肌酶(肌钙蛋白、BNP、CK-MB、肌红蛋白):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情况,及时发现免疫相关心肌炎(非常严重);
(7)空腹血糖:了解是否存内分泌系统或胰腺功能受损;
(8)甲状腺功能全套:了解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受损造成甲亢或甲减;
(9)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皮质醇(随机时间点):了解是否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激素水平紊乱。
以上是我们整理的免疫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的项目,供就诊者参考,建议能够根据要求完成相关检查,能及时发现潜在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后果,也避免耽误下一疗程治疗的如期进行。
参考文献:
[1] 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临床诊疗建议(专家共识)[J]. 中国肺癌杂志, 2021, 24(3):20.
[2] Postow MA, Sidlow R, Hellmann MD.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N Engl J Med 2018;378:158-68.
本文是胥丰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