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田孝东 三甲
田孝东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肝胆胰外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完成首例康多机器人辅助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61人已读

内容提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杨尹默教授、肝胆外科田孝东教授带领团队完成医院首例康多机器人®辅助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康多机器人Ⓡ的超强稳定性及精细化水平受到专家的高度认可。

康多机器人®辅助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国产机器人辅助手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引领了国产机器人在肝胆胰外科手术的应用。

近日,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及旗下全资子公司苏州康多机器人有限公司独立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康多机器人®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以下简称“康多机器人Ⓡ”),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杨尹默教授、肝胆外科田孝东教授带领的医学团队使用,顺利完成医院首例康多机器人®辅助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此例肝胆胰外科领域高难度手术的顺利完成,是对康多机器人Ⓡ超强稳定性、手术安全性的又一有力证明,同时,这也标志着国产机器人辅助手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引领了国产机器人在肝胆胰外科手术的应用。

肝胆胰外科手术成功开展康多机器人®表现受高度认可

康多机器人®手术

患者入院后,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肝胆胰外科和影像科等专家团队MDT讨论后,认为患者诊断和手术指征明确,胰腺肿瘤直径2cm左右,位于胰体部,术中应尽可能保留脾脏并全程保留脾脏血管。综合意见:为患者施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由田孝东教授医学团队进行手术操作。

田孝东教授医学团队照片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较为少见,仅占胰腺原发肿瘤的1%-3%左右,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大类。本例患者属于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又称为胰岛素瘤,由于早期即出现低血糖症状,因此往往分期较早,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对位于胰体尾的患者,推荐采取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该手术的难点在于脾脏的动、静脉血管几乎全程走行于胰体尾部背侧,沿途会发出3-5支细小分支血管分布至胰腺组织中,要想全程保留脾脏血管,就必须妥善处理这些细小血管分支,一旦遗漏或处理不当,轻则引起术中大出血导致保脾失败,严重者会发生术后腹腔大出血不得不再次手术切除脾脏。由于腹腔镜能够提供放大的视野,有利于术中辨认细小血管分支,大大提高了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的成功率。然而,腹腔镜胰腺手术仍属于高难度的腹部外科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最早开展的腹腔镜外科手术术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也是唯一广泛开展的肝胆胰外科手术。由于胰腺、肝脏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因此微创手术的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器械的快速发展和外科医生对微创技术的不断探索与追求,腹腔镜手术在肝胆胰外科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已经能够常规开展腹腔镜下半肝切除、扩大半肝切除、解剖性肝段/叶切除术、肝门胆囊癌根治术、胰体尾+脾切除术、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RAMPS)术、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术、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PPPD)术等复杂、高难度手术,标志着微创技术已经成熟。然而利用腹腔镜技术开展一些精细手术操作如细小胆管的吻合重建、胰肠吻合、十二指肠空肠吻合等操作过程中,仍有着一些“瓶颈”难以逾越,无论在操作技巧还是在精力、体力上,对术者和助手均提出极大的考验。最近几年,随着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的出现,全新的理念与效果被外科医生所接受,给外科手术微创化带来再一次历史性的革命,逐渐成为21世纪微创外科手术的新潮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已经成功开展了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胰体尾脾切除术、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等多种术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术中操作图片

术前,手术团队认真分析了患者的病情,对手术方案做了精细的规划,结合肿瘤位置及与血管的解剖关系,决定利用机器人手术系统的超强稳定性、手术器械的灵活性和更为高清的图像系统,以实现全程保留脾脏血管的目的,提高保脾的成功率。在了解了康多机器人Ⓡ的产品特点后,手术团队决定采用康多机器人Ⓡ为患者施行手术操作。经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确认并取得知情同意后,团队成员默契配合,利用康多机器人Ⓡ顺利完成了手术,手术历时2个半小时,过程顺利、流畅,术中失血量少。

术后,康多机器人®稳定、灵活的产品性能受到专家的高度认可。康多机器人Ⓡ开放式医生控制台提供的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放大10-15倍的3D视图,克服了腹腔镜手术视野死角的难题,提供了更宽阔的手术视野;同时机械臂独有的滤抖功能和多自由度手术器械的灵活旋转操作克服了传统手术时的操作盲角局限,能在狭小的解剖区域中完成精细化的操作。

田孝东
田孝东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肝胆胰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