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建国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解读抑郁障碍

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区别在哪里?

发表者:师建国 人已读

长期以来,精神病学教科书在“躁狂抑郁症”病名之下论述抑郁症,把抑郁症视为没有躁狂发作的一种躁狂抑郁症。

20世纪60年代有多组学者发表研究显示,单一抑郁发作(单相抑郁症)与躁狂抑郁症(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是两种不同的情感疾病。

单相抑郁症比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而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男女比例大体相仿,发病年龄比单相抑郁症小,且有更高家族史,显示遗传因素影响更大。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有更多的复发倾向,自杀率也更高。这些提示涉及的基因、脑内神经回路和神经化学可能不尽相同。

而且,研究证实,两者需要的药物治疗也不相同,单相抑郁症首选药物是抗抑郁药,但对于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则需要碳酸锂或其他情感稳定剂。由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的治疗要求不同,而且复发倾向更大,构成了精神科临床治疗的一大挑战,因此,对任何一位抑郁发作的病人,追溯其过去和家族中有无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迹象是非常重要的!

抑郁发作分为双相与单相之后,抑郁症除了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大多数是“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病人通常是对心理社会应激的反应,这就构成了心理治疗特别是认知治疗或认知行为治疗应用的基础,而双相障碍首选仍然是情感稳定剂。

鉴于大多数抑郁症是非精神病性的,是对心理社会应激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表现在心理和身体层面:心理层面有认知、情绪的症状,包括自我评价下降和自杀等,身体层面有厌食或贪食,疲乏无力,性障碍和性欲低下,睡眠障碍,疼痛等症状,由于这些症状不是同时出现,病人常以某种身体症状就诊于综合医院各科,这就有必要在综合医院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这也显示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重要意义。

性障碍的很多病人,很多具有抑郁症或潜在的抑郁症,很多慢性失眠或早醒的病人,其中也有很多是抑郁症病人,长期没有获得适当有效的治疗。

大学生、研究生中常有自杀,医生自杀也较普通人高,因为他们的压力比普通人高,说明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还有许多不足!

躁郁症(双相障碍)在过去作为是一种“精神病”,曾称为“情感性精神病”。因此,抑郁症病人怕被人们看成精神病而不敢就医,延误治疗时机,导致不幸后果。后来我国精神医学会1980年代,改称为“情感障碍”,CCMD-3将抑郁症与双相障碍(包括躁狂与抑郁发作)分开。这样区分有利于抑郁病人就医或在综合医院心理咨询。这也是我们在综合医院开展心理咨询,促进综合医院医师参加心理卫生工作的理由。

小知识:

1、抑郁障碍

根据DSM5诊断标准,抑郁障碍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诊断标准:

A.在同样的2周时期内,出现5个或以上的下列症状,表现出与先前并且较既往有显著的功能变化,其中至少有一项是:1)心境抑郁或 2)丧失兴趣或愉快感。

注:不包括那些能够名却归因于其他躯体疾病的症状。

(1)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即可以是主观的报告(例如,感到悲伤、空虚、无望),也可以是他人的观察(例如,表现流泪)(注:儿童和青少年,可能表现为心境易激惹)。

(2)几乎每天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对于所有或几乎所有的活动兴趣或乐趣都明显减少(既可以是主观体验,也可以是观察所见)。

(3)在未节食的情况下体重明显减轻,或体重增加(例如,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原体重的5%),或几乎每天食都减退或增加(注:儿童则可表现为未达到应增体重)。

(4)几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过多。

(5)几乎每天都是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由他人观察所见,而不仅仅是主观体验到的坐立不安或迟钝)。

(6)几乎每天都疲劳或精力不足。

(7)几乎每天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过分的,不恰当的感到内疚(可达达到妄想的程度),(并不仅仅是因为患病而自责或内疚)。

(8)几乎每天都存在思考或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减退或犹豫不决(既可以是主观的体验,也可以是他人的观察)。

(9)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而不仅仅是恐惧死亡),反复出现没有特定计划的自杀观念,或有某种自杀企图,或有某种实施自杀的特定计划。

B.这些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C.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诊断标准A-C构成了重性抑郁发作

:对于重大丧失(例如,丧痛、经济破产、自然灾害的损失、严重的躯体疾病或伤残)的反应,可能包括诊断标准A所列出的症状:如强烈的悲伤,沉浸于丧失、失眠、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这些症状可以类似抑郁发作。尽管此类症状对于丧失来说是可理解的或反应恰当的,但除了对于重大丧失的正常反应之外,也应该仔细考虑是否还有重性抑郁发作的可能。这个决定必须要基于个人史和在丧失的背景下表达痛苦的文化常模来做出临床判断。

D. 这种抑郁发作的出现不能更好地用分裂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样障碍、妄想障碍,或其他特定和非特定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来解释。

E. 从无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

注:若所有躁狂样或轻躁狂样发作都是由物质滥用所致的,或归因于其他躯体疾病的生理效应,则此排除条款不适用。

2、双相障碍

根据DSM5诊断标准,双相I型=躁狂发作史+重性抑郁发作史,双相II型=轻躁狂发作史+重性抑郁发作史。所谓躁狂和轻躁狂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发作时间长度的不同(前者需要7天,后者只需要4天),更在于严重程度(前者一般对患者的职业功能、社会关系等造成严重损害,而后者则较轻)。

双相I型和双相II型虽然在预后上面存在差异(前者较后者差),但用药上差异很小,都是选择用心境稳定剂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所以对二者的鉴别其实不难,而且对临床用药选择上也没用太大的指导意义。

但实际上从抑郁症患者鉴别双相障碍才是临床医生面临比较难的问题。因为研究发现,双相I型患者30.6%的时间处于抑郁期,只有9.8%的时间处于躁狂期;而双相II型患者有51.9%的患者处于抑郁期,仅仅只有1.4%的时间处于轻躁狂期19。还有一项研究发现,双相障碍I型首次发作以抑郁发作为主,以抑郁发作为首次发作的人数是躁狂发作的3倍。所以,在抑郁发作期就诊且没有明确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临床医生很难将其从抑郁症患者中区分出来。

640 (1).png


640 (1).jpg


640.png

徐俊冕简介

徐俊冕,男,教授。1962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復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徐俊冕教授1987年起在国内开展认知心理治疗实践,在上海市综合医院开设第一家心理门诊,是国内最早从事认知心理治疗的学者之一,首创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动症,获上海市西医学习中医优秀论文奖,率先研究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情感性疾病,获上海精神医学科技进步奖,“抑郁症的治疗项目“获培林临床医疗成果奖,《医学心理学课程创立与培训》获1993年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医学心理学》获卫生部1996年第三届高等优秀教材一等奖,2000年7月15日香港现代医学研究中心授予“紫荆花杰出医学成就奖“。2004年4月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颁发“医学心理学科贡献奖“。

主要专业特长:擅长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在行为医学和心身医学方面也有较多研究。

本文是师建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