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之喜
宋朝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表达自己志向高远,豁达开阔的处事之道。医者普通如我,非圣贤,非天使,实在做不到喜怒不形于色,还常因小成绩而与我的患者共欣喜。
倾心医治,会有惊喜。昨天中午,一位好朋友介绍、经我治疗后基本没有症状的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家属求助于我,问我如何给他父亲控制血压,说她父亲的血压突然升高了。患者虽然情况好转,但仍担心血肿复发,目前随女儿住在北京。我了解患者平时血压控制良好,推测此次血压升高为一过性升高,可能与情绪有关,了解到他的情绪果然不稳后,我建议患者含服一粒硝苯地平,原来的药不变。结果,患者的血压很快就趋于平稳了。
由于硬膜下血肿治疗的难点之一是复发,我们跟家属交待病情时,也多次交待不能保证这个血肿不复发,因此,家属特别担心血肿复发。晚上10点半左右这位家属又联系我,说她父亲突然说话含混了,问我是不是血肿复发了?7月21日,他出院前第2次复查显示血肿体积略有减少,8月3日第3次复查显示血肿再次减少。昨夜了解患者出院后没有持续用力和再次受伤史,因此,我推测血肿复发的可能性很小,但可能有新发脑梗死。他们急带患者去附近一家著名医院查头CT(为排除血肿复发,当地医院做了CT,而如果排除脑梗死,应做磁共振),结果该医院报告为“头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后来患者言语含混又好转了。当我看到患者的第3次头部影像复查结果(图1)大为惊喜,我原本预计还需要一个月血肿才能完全消失,现在总疗程才40天,血肿竟然完全消失了。他住院时还表现颅高压症状,萎靡不振,不言不语也不能起床活动,一度报了病危,被国内多家医院神经外科教授认为非手术不足以解除危险。尽管接受我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但治疗过程也是一波三折,不是很顺利。因此,他的快速康复,可谓意外之喜。

图1
只要尽情投入,还常有惊喜。本周四上午我的门诊病人不算多,我4个月前曾经治疗的C姓老爷爷突然在他儿子陪同下回来随访。我一看他名字立即想起了他当初住院时的情景。当时老人家双侧血肿巨大,步履蹒跚,儿子一脸愁容。因为这么大的血肿如果突然加大,非常危险,所以我推荐他接受手术治疗。但他儿子说老父亲已近80,家里集体商量,尽量不做手术。我收他住院,采取他汀加激素加头颈淋巴引流按摩三联疗法,1周之内就让他的血肿减少、症状缓解。
出院后随访复查了1次,血肿仍然减少,但还没有减少到让人放心的境地。本周四再次复查,见其右侧血肿已经完全消失,左侧血肿残余量也已经微不足道(图2)。我对着电脑屏幕仔细为他们父子俩解释血肿变化,这个总是一脸愁容的儿子开始笑靥如花。据我的经验,相比于体积小的血肿,药物治疗巨大硬膜下血肿,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治愈,因此我一直惦记着这位患者,担心他的血肿复发,现在终于看到他的血肿缩小达到了决定性的地步,我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无限欣喜。

图2
克服治疗困难是另一种欣喜。我在上次微信圈里曾经说过有一例血糖难以控制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非常具有挑战性。她求诊与我时正住在某糖尿病专科医院调控血糖,是因为住院才查出硬膜下血肿。该医院让患者按我们发表的共识接受他汀治疗。数周过去,血肿大小丝毫无变化,且患者渐渐头痛症状加重。我劝她转院到我科,冒险采取他汀加地塞米松加头颈淋巴按摩治疗。尽管接受我治疗后,她的头疼症状有所减轻,我也有充分思想准备迎接她过山车一样波动的血糖,且降低了激素用量,但是,我还是被她使用激素后高达27mmol/L的餐后血糖惊诧得紧张不已,不断加大胰岛素用量以保证她的安全,并嘱咐管床医生只要看到她的血肿减少,就可以让她出院,但一定要在出院前停掉她的所有激素。
本周四,她住院差不多整10天,我停掉了她的激素,而头CT复查结果显示她的血肿终于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减少(图3)。我欣喜不已。患者在我的建议下,继续口服立普妥加头颈淋巴按摩引流,并转到糖尿病专科医院继续调整血糖。我期待2周后看到她血肿继续减少,早日康复。

图3
医生就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只是有的医生喜怒不形于色,有的医生如我,愿意真实地表达自己心境而已。但凡称职的医生,无论是否愿意表达欣喜,都视治好患者为第一快乐和第一追求。因为只有治好患者,才能说明自己掌握了诊疗要点,才可能独立管理患者,才会有饭吃,才能在同行中得到尊重;如果自己都不在乎自己诊疗的疗效,那他就不会费心钻研治疗方法和手术方案,早晚会在遇到困难病例时碰壁。像我这种兼做科研的医生,我的欣喜不外乎是发表了好论著,拿到了高级别的科研基金项目和治好了难治性的患者。上述3位患者的治疗都有一定难度,也是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他们的治愈成功或者接近治愈成功,不仅增添了我对付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宝贵经验,更让我感受到付出艰苦努力后得到成功回报的愉悦。这种愉悦的经历,结合治疗过程的回顾,积累多了就成了经验,就可能发表成论著,就可能帮助到更多的患者。
我欣喜,更因为我的经验告诉我,绝对大多数慢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都可以因我的方案受益。
本文是江荣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