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溃疡性结肠炎 or 克罗恩病患者能吃水果嘛?

发表者:杨洋 人已读

经常有病友会问“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目前的确有较多研究表明,饮食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症状和复发均密切相关。与药物治疗相比,饮食是患者可以自我调整的一个内容。科学的饮食指导和饮食管理是炎症性肠病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绝大多数患者会通过改变饮食来应对症状。

水果可以分为浆果类(如蓝莓、葡萄、草莓等)柑橘类(如蜜橘、金橘、砂糖橘等)核果类(如桃、樱桃、李子等)仁果类(如苹果、梨、蛇果等)瓜类(如美人瓜、香瓜、西瓜等)其他(如菠萝,芒果,椰子等)

水果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能帮助消化,还具有降血压、减缓衰老、减肥瘦身、保养皮肤、明目、降低胆固醇等作用目前,有研究证实,某些水果可能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利,有些水果则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利。

新西兰学者Nasef [1]证实了10种水果(费约果、接骨木、蔓越莓、黑加仑、黑莓、覆盆子、青提、李子、梨和黑葡萄)尤其是费约果和黑莓,具有抗炎作用,很可能可以作为炎症性肠病的补充治疗方式

印度学者Kandoia [2]的一项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野草莓提取物具有显著的缓解肠炎的效果,但这种作用明显低于美沙拉嗪的效果

意大利学者Argenio [3]的一项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苹果提取物能够缓解小鼠肠道炎症

Magee [4]的自我报告研究发现,平均每周吃苹果和梨(390克)甜瓜(350克)香蕉(350克)柑橘类水果(300克)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利

加拿大学者Denis [5]指出,干苹果皮中提取的植皮素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

韩国Lee [6]的一项动物实验研究也有同样发现,苹果植皮素的作用可能与其增加环氧合酶、抗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减少了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蛋白质的降解有关。

而墨西哥学者Hernandez [7]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最易引起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良症状的水果是李子;同时,需要注意不同的水果对克罗恩病患者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Triggs [8]的研究结果较好地体现出克罗恩病患者对水果的个体差异性:

  • 奇异果和西梅让8%~9%的克罗恩病患者症状缓解,但让约35%的患者症状加重;
  • 苹果能够让10%的克罗恩病患者症状缓解,但让约26%的患者症状加重;
  • 费约果和树番茄对4%的克罗恩病患者有利,而对25%~30%的克罗恩病患者不利;
  • 此外,猕猴桃、西梅、苹果对一些克罗恩病患者症状有益,而对另一些克罗恩病患者却有害。

发表在著名杂志Lancet 上的一篇文章[9]曾指出克罗恩病患者可因食用番茄、柑橘、香蕉而导致症状加重。

针对新西兰446名白种克罗恩病患者的调查研究发现,葡萄柚易加重患者症状[8]

英国学者Pearson [10]发现,柑橘是克罗恩病患者常见的不耐受食物。

丹麦学者[11]执有同一观点,他们还指出草莓、苹果也是克罗恩病患者不耐受的食物,而香蕉可能对新西兰克罗恩病患者有益处。

总的来说,炎症性肠病患者可以食用水果,但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疾病情况和个体情况等进行调整。

此外,水果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人们习惯于拿水果,洗洗直接生吃。

对于炎症性肠病患者来说,如果病情较轻、疾病稳定,建议削皮、去籽后小口、缓慢地进食。

如果肠道存在明显狭窄、梗阻或疾病活动症状(如腹痛、腹泻次数增加、便血明显等)可以尝试把水果煮熟以后再吃。当然,也可以购买一台榨汁机,把新鲜水果榨成果汁来喝。这不仅可以保证维生素摄入,还有利于减轻肠道负担。此外,水果酱、罐装水果、水果沙拉也是享受水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Nasef N, Mehta S, Murray P,et al. Nutrients, 2014, 6(11): 5265-5279.

[2] Kanodia L, Borgohain M, Das S. Indian J Pharmacol, 2011, 43(1): 18-21.

[3] Argenio G, Mazzone G, Tuccillo C,et al. Dig Liver Dis, 2012, 44(7): 555-562.

[4] Magee E, Edmond L, Tasker S,et al. Nutr J, 2005, 4: 7.

[5] Denis M, Furtos A, Dudonne S,et al. PLoS One, 2013, 8(1): e53725.

[6] Lee J, Regmi S, Kim J,et al. Infect Immun, 2011, 79(12): 4819-4827.

[7] Bueno-Hernandez N, Nunez-Aldana M, Ascano-Gutierrez I, et al.Nutr J, 2015,14: 25.

[8] Triggs C, Munday K, Hu R,et al. Mutat Res, 2010, 690(1-2): 123-138.

[9] Jones V, Dickinson R, Workman E,et al. Lancet, 1985, 2(8448): 177-180.

[10] Pearson M, Teahon K, Levi A,et al. Gut, 1993, 34(6): 783-787.

[11] Ballegaard M, Bjergstrom A, Brondum S,et al. Scand J Gastroenterol, 1997, 32(6): 569-571.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