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禁止转载
发表者:王晋 人已读
光线性(日光、老年)角化病常见,一般为多发性红色或棕黄色干燥、鳞屑性损害,发生于中老年人。色素深者临床可能被误诊为恶性雀斑样痣。而光线性角化病也可与恶性雀斑样痣伴发,这就增加了鉴别诊断的难度。本病更多见于男性,尤其见于易晒伤而不易晒黑者。损害一般为1cm或更小,周围皮肤常有其他日光损害的特征,如萎缩、色素改变和血管扩张。光线性角化病很重要,因为它是皮肤暴露于紫外线的敏感指标,并且强烈预示有发生鳞状细胞癌的可能。
这些过度角化的损害发生在日光暴露部位,以面部、颈部、手背以及前臂最常受累。口唇损害(慢性光线性唇炎)易发生在下唇中,表现为烧灼性或疼痛鳞屑性损害。眼脸和结膜受累也有报道。过度角化有时非常显著,可成为皮角。白癜风皮损在日晒后也可发生光线性角化病.
尽管只有0.1%~10%的光线性角化病发展成侵袭性鳞状细胞癌,但因皮损常多发,而且损害可持续多年,所以最终发展为鳞状细胞癌的风险仍然很高。光线性角化病的存在反映了皮肤总体受日光损害的情况,可作为判定与日光损伤相关的疾病,如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判断黑素瘤高危人群的指标.
在有10个以上光线性角化病皮损的患者中,5年内累计发生侵袭性鳞状细胞癌的风险为14%。在44%有转移的侵袭性鳞状细胞癌旁可见光线性角化病损害。转移较为罕见,但位于耳和唇部的肿瘤可出现转移,这与该部位肿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关。发生在手背、手腕和前臂的过度角化性损害发生恶变的可能性较大.提示发展成侵袭性肿瘤的可能性增加的其他临床参数包括皮损硬化、炎症、直径超过1cm、快速生长、出血、红斑和溃疡。有时由于机体的免疫机制,光线性角化病可消退放射角化病可与光线性角化病相似。有些少见部位可发生弥漫性表皮和附属器周围原位鳞状细胞癌,这些部位可出现大范围的光线性角化病皮损,好发于日光暴露的男性头部。临床特点为大范围的红斑、角化过度和溃疡。罕有色素。由于皮肤附属器结构广泛受累,局部治疗可能无效,局部复发率高。更重要的是,该病可发展为侵袭性非黑素细胞皮肤癌.
故在临床上光线性(日光、老年)角化病。应该积极治疗,并且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案有很多。适用于不同的人群,目前相对主流的治疗方案主要以手术和光动力治疗为主。譬如艾拉光动力治疗,在临床上效果就比较好,尤其适合。皮损厚度较薄至中等厚度的皮损,除解决原始皮损问题以外,还能达到非常美观的效果。
本文是王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