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旁减血钙维稳之道-管理钙水平的实用技巧》
甲旁减患者的血钙不宜过高,因为长期的高血钙可能引起异位钙化,例如大脑钙化、肾脏钙化、血管钙化等。但也不宜过低,过低会引起低血钙发作,发生抽搐。因此,维持空腹血钙在正常低值或略低于正常,尽可能维持在 2. 0 mmol /L 以上,接近低限(2~2.1 mmol/L,8~8.5 mg/dL)而没有低钙症状才是比较理想的血钙控制目标。
2023年8月29日晚,甲旁减科普健康号携手好大夫平台举办2023年第5场甲旁减患者教育主题公益活动--《甲旁减血钙维稳之道:管理甲旁减钙水平的实用技巧!》,本场直播聚焦于甲旁减患者如何选择钙片,补钙技巧以及识别、发现低钙血症的核心应急处理方法,让患者学习正规科学的血钙维稳技巧,提升生活质量。
主讲人:夏文芳/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本场直播免费回看,好大夫健康号搜索:甲旁减科普健康号)
本次直播中,专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作出了解答,以下为直播部分文字片段!
一、甲旁减患者补钙治疗思路总结
血钙维稳是非常需要医生与患者的共同努力,为了便于大家更好捋清补钙思路,阅读本文前,建议大家可以先参考以下流程图,做好补钙的长期的坚持、定期监测!

二、血钙维稳之道:
● 坚持补钙补D的重要性:坚持规律补钙是血钙维稳之本:甲状旁腺素是升高血钙的最重要的激素,缺乏之后需要额外补充钙剂以维持血钙水平,好像需要上发条的钟表,需要定期上发条又不可太紧。
● 钙剂、维生素D的选择和剂量:一般来说,轻中度甲旁减1-3g每天,并服用活性维生素D,进展性/症状性甲旁减3-4g每天,并服用活性维生素D。具体用量应当根据病情沟通医生确认。
甲旁减患者常用的钙剂是碳酸钙和柠檬酸钙,特殊情况可以考虑其他钙剂。
碳酸钙:最常用,价格也便宜,含钙量也高,因为碳酸钙会和胃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对胃肠道有点刺激,可能会导致便秘、腹胀等问题,但大多数人对碳酸钙的耐受性良好,另外,碳酸钙的吸收要依靠胃酸,因此要在随餐时吃吸收更好一些。
柠檬酸钙:比碳酸钙价格稍贵,含钙量稍低,约20%。它相比碳酸钙的优点是没有便秘的顾虑,而且空腹也能较好的吸收,不那么依赖胃酸。因此,对于胃酸分泌减弱的人群,比如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或者服用抑酸药物人群,柠檬酸钙会比碳酸钙更好一些。
乳酸钙、葡萄糖酸钙:吸收率偏低,不适合成人甲旁减患者,无法咀嚼的低龄儿童患者可以考虑。
氨基酸螯合钙:吸收率高,副作用小,但是价格贵。
重要提示:
牛奶和奶制品补钙比吃钙片好吗?牛奶是否含有大量的磷,不适合甲旁减患者补钙?
牛奶和奶制品是食物补钙的最佳来源,每200ml牛奶就含有250mg的钙,且易于吸收,适合快速补充钙的紧急情况。然而奶类食品也的确属于高磷食品,半杯牛奶含有111-138毫克磷。
由于磷是一种非常丰富的物质,如肉类、鱼类、豆类、坚果和乳制品等食物都富含磷,但这些也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因此不能完全不吃高磷食物。
对于甲旁减患者而言,除非医生建议低磷饮食,如合并慢性肾病,肾脏科医生要求低磷饮食,否则不必严格限制磷的摄入量,只要了解哪些食物是高磷食物,尽量减少即可。因此甲旁减患者可以每天适当饮用牛奶(≤300ml),尤其是出现低血钙预警症状时可用于紧急补钙,但不建议一次性大量摄入奶类食物。
维生素D:甲旁减患者补充活性维生素D的剂量为根据病情轻重0.25~1μg每天2次,必要时每日用量可超过2 μg。普通维生素D本身没有生理活性,“活性”维生素D是人体在“天然”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激素共同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维生素D。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不能制造活性维生素D,所以需要补充活性维生素D。
不建议使用价格较便宜的普通维生素 D 代替,因为需使用中毒剂量才能达到疗效,如25OH维生素D 在脂肪组织中蓄积过多,释放入血时,将会导致严重高钙血症,且持续时间较长。
维持血钙稳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 分次补钙,每次不超过500mg:胃肠道吸收钙剂的能力有限,一次服用的钙剂不要超过500mg的钙元素,因为身体三小时内只能吸收600mg的钙,单次补充太多吸收不了,而且血钙不稳定。举例来说,如果每天需要服用2g的钙元素,需要分成四次服用,有助于吸收,并保持钙水平稳定。
2. 随餐服用,建议同食酸性食物:钙剂最好和食物一起服用,能更好地吸收钙。服用钙剂时建议喝点橙汁等酸性饮料,或和酸性食物一起吃,如李子,柠檬等酸性水果。
3. 维生素D不可省: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吸收不足。
4. 多喝水:每天喝6-8杯水(最好是过滤过的)。保持水分有助于促进钙、维生素D和镁等营养物质的适当消化。剧烈运动或脱水会耗尽或破坏钙平衡,可携带速效钙剂,以缓解您可能经历的任何刺痛或麻木症状,但只有在事先与您的医生讨论后才能使用。
5. 避免漏服、及时补充:为了防止漏服钙剂,在手机上设定好提醒闹钟,发现漏服时及时补充,但在两次服用之间要间隔三四个小时,以保证吸收,千万不要一顿吃两倍的剂量,切记每次补钙剂量不超500mg。
6. 运动前补钙:建议保持规律的运动,运动对钙的需求量增加,因此补钙时间可以选择在运动前。尤其是预计当天运动量要超过平时的运动量时,比如远足,旅游时,需要增加钙的补充剂量。
7. 两餐之间可以饮食补钙:如牛奶,建议每天不超过300ml牛奶。
8. 注意所有食物和药品中的钙磷含量/成分:因为它们可能含钙或维生素D,可能影响血钙稳定性。
9. 少吃富含磷的食物:例如各种饮料中往往添加了很多磷,热狗,香肠等加工肉制品,以及各种点心如面包、蛋糕、意大利面等加工食品也有很多的含磷添加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豆类),以及深色叶类蔬菜。
10. 定期监测血钙:长期维持血钙稳定,避免并发症,必须遵医嘱定期监测。监测血钙的频率:一般来说,指标控制良好的病人,半年至1年随访1次即可,除复查血清钙、钾、镁、磷、白蛋白、肌酐水平和肌酐清除率,还要检测24 h尿钙、肾结石、头颅影像学、眼科检查。
11. 呕吐或腹泻等疾病积极治疗:影响钙的吸收,并消耗钙,故应积极治疗,避免发展成慢性情况,如果您有慢性腹泻的情况,一定要告知或咨询内分泌科医生。
12. 慎用抗胃酸药物,超过50岁需考虑换柠檬酸钙:抗胃酸药物例如替丁类,雷尼替丁等;和拉唑类,奥美拉唑等。可能影响碳酸钙等钙的吸收,使用前咨询医生,医生可能建议改成柠檬酸钙。另外随着年龄增长,胃酸分泌量可能减少,50岁以上可能需要改为服用柠檬酸钙。
13. 任何手术前需要告知医生甲旁减病史:任何手术都会影响钙水平,需要监测和调整补充钙剂量。
14. 不要不经过医生允许就擅自减量或加量甚至停药。
三、血钙偏离正常范围的调整:
首先需要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不适症状都与甲旁减有关。感冒、甲状腺问题、压力、焦虑、关节疼痛、头痛—这些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身体疲乏和不适,但未必是甲旁减导致的症状,不必过分紧张,动不动就擅自增加补钙剂量。
甲旁减患者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身体,体会自己血钙稳定和血钙下降时的感受,避免严重的低血钙发作。
● 了解高血钙症状:高血钙对于甲旁减患者来说并不常见,可能会出现头痛或头晕、胃痛、恶心或呕吐、极度口渴、比平时多尿、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
● 识别低钙预警症状和低钙发作症状:预警症状因人而异,一般有烦躁,感到冷,有点抽搐,想上厕所,对声音特别敏感等。低钙发作包括感到手、脚或脸部刺痛、麻木或抽搐。有时可能会感到胃部有“抽动”,抽筋。
● 随身携带病历卡和钙剂:卡片上说明自己的病情,并说明低钙血症发作时如何救助,以便于身边的人及时帮助您服用钙剂,及拨打急救电话,而且也方便医生快速判断病情。
● 低钙预警症状和低钙发作的处理:感到预警症状时可以喝一杯牛奶或酸奶或服用钙片补钙,保暖并休息,等待血钙升高。如果一个小时后没有变化,再服钙剂并打急救电话。低钙症状发作时立刻打急救电话。
● 医生会如何调整血钙:急救时需要静脉补钙,和维生素D,可能需要补镁。之后会调整服用的钙剂和D的剂量并加强监测频率,直到血钙稳定。
本文是夏文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