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如何治疗耳鸣?
中医《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肾开窍于耳”之说,很多人认为耳鸣必是肾虚所致。但中医临床上证明,耳朵与其他脏腑经络也有着广泛的联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等皆可导致耳鸣。
1.肾虚、气血失调皆可致耳鸣。我国明代医籍《景岳全书》早就指出“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多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
2.除了肾虚以外,风热侵袭、肝火上扰清窍、痰火郁结清窍、气滞血淤、气血亏虚等不同的原因都可以引起耳鸣。因此在临床上需要仔细加以分辨,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3.中医治耳鸣要先分虚实。治疗耳鸣,中医讲究要先探“虚实”,即首先要分清虚证和实证这两大类。因为虚证和实证的治疗原则是完全不同的,《黄帝内经》:“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临床上常见到一些耳鸣患者,没有经专科医生详细诊治,就自己买些补肾药来服用,效果不佳,有些甚至还加重了,其原因就是没有分清“虚实”。
4.外邪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气滞血淤等原因引起的耳鸣属于实证耳鸣,患者的共同特点是起病较急,耳鸣声音较大,音调较为低沉,患者的形体一般也比较壮实,讲话的声音洪亮。
5.肾精亏损、气血亏虚等原因引起的耳鸣属于虚证耳鸣,患者的共同特点则是起病较为缓慢,病程较长,耳鸣的响度较低,音调较高,疲劳后耳鸣加重,年老体弱的人患耳鸣以虚证为多见。
6.耳鸣中医证型大致分六种:风热侵袭型;肝火上扰型;痰火郁结型;气滞血瘀型;肾精亏虚型;气血亏虚型。分别用疏风清热、清肝泻火、清热化痰、理气活血、补肾益精、益气养血等方法治疗。
本文是贾钰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