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贵平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子宫内膜异位症系列科普(二十九)

发表者:万贵平 人已读


中医是如何认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

传统的中医学主要是根据症状、发病因素、发病时间等特点对疾病进行命名的,因此中医学中是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一说法的。但中医古籍中也有许多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记载,医家们根据本病的临床特征将其归属于“癥瘕”、“经行腹痛”、“腹痛”、“无子”等范畴。

从中医角度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因经络不通,气血凝滞,发而为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血瘀”,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血瘀”在传统医学中指的是血脉运行不畅,血行迟缓涩滞而导致血液壅阻于血脉或离经停积等。由于外邪侵袭、情志内伤、素体虚弱等原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血液离经形成瘀血,阻碍冲任胞宫。简单理解,就是体内的血液由于各种因素运行缓慢或离开了原本的血管,瘀阻在局部,影响了局部的生理状态或正常功能,就好似原本畅通的道路上出现了车祸,行驶的汽车停滞不前,造成了交通瘫痪。脉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则见疼痛;瘀积日久,腹中结块则成癥瘕;瘀血阻滞冲任胞宫,两精不能结合,以致不孕。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提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并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的特殊性,按照指南制定的规范和方法明确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型,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为肾虚血瘀型。中医常说“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因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在于“化瘀”。虽然不同医家对于疾病都有各自的理解,但无不立足于“瘀”,“血瘀”贯穿着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可分虚实、寒热,可夹痰、夹湿,但治疗均以活血祛瘀为本,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加以辨证。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故治疗时还需结合患者月经的不同时期以及患者体质分别论治。

作者:魏鑫俊 万贵平

本文是万贵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