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袁良喜 三甲
袁良喜 副主任医师
上海长海医院 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介绍

290人已读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血管疾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血管外科主要针对心脑血管以外周围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血管外科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动脉瘤、动脉狭窄闭塞、静脉血栓、静脉曲张等。为了更好的让大家了解血管外科疾病,我们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


一 动脉疾病

动脉系统负责全身的血供,动脉疾病可以根据动脉的形态改变分为动脉扩张性疾病与狭窄闭塞性疾病。动脉扩张性疾病主要有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等。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包括:颈(椎)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血管病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肠系膜上动脉血栓、肾动脉狭窄等。

1 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的局限性扩张,一般情况下直径增加50%以上定义为动脉瘤。主动脉瘤壁异常薄弱,在血液冲击下很容易出现破裂。1955年4月18日,76岁的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因“腹主动脉瘤破裂”去世。

2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是由于主动脉内膜出现破口,血液由此进入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逐渐延伸剥离主动脉的内膜和中膜。一般以胸背部突发、急剧、刀割样、撕裂样的疼痛为其临床特征,常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救治。

主动脉夹层采用分支支架腔内微创治疗

3 颈(椎)动脉狭窄

颈(椎)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至头面部的重要血管,颈(椎)动脉狭窄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黑蒙、晕厥等,60%以上的脑梗塞是由于颈(椎)动脉狭窄造成,多普勒彩超是颈(椎)动脉狭窄筛查常用的方法。

造影示颈动脉狭窄(箭头),切除斑块

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逐渐加重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缺血。常见于中老年人,多伴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龄等危险因素。早期可有畏寒、发凉等,加重后出现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小腿出现酸痛不适,休息后可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复现。若此时得不到有效诊治,将发展为静息痛,表现为患肢休息时也存在疼痛,更严重者可发生溃疡、坏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也逐年提高。

箭头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位置

5 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或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可导致足部感染 、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可为神经病变表现或/和下肢缺血表现。神经病变常表现为患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呈袜套样改变,行走时脚踩棉絮感。 缺血表现常伴有皮温下降,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趾端坏疽溃疡等。

糖尿病足缺血坏疽

6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

由于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造成阻塞所引起的疾病,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亦可源于动脉附壁血栓或粥样斑块的脱落,分为急性、慢性闭塞。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是肠缺血最常见的原因,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腹部绞痛,难以忍受,容易出现肠坏死。

二 静脉疾病

常见的血管外科静脉疾病可分为静脉返流性疾病与静脉阻塞性疾病,包括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凝结,导致深静脉管腔部分或完全闭塞,表现为下肢的突然疼痛、肿胀等,少部分病人可出现肺动脉栓塞的严重后果。慢性期可出现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小腿明显增粗

2 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俗称蚯蚓腿,是临床中常见的血管疾病。常见于重体力劳动者或长期站立者,最明显的表现是静脉的隆起与迂曲,伴有腿部的疼痛、酸胀、瘙痒等症状。

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

本文简述了部分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后续我们将介绍更多的血管疾病。



作者简介

袁良喜

血管外科副主任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学术任职:

国际血管联盟(IUA)中国分部下肢动脉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分会下肢动脉疾病专委会委员兼秘书

国家自然基金通讯评委

擅长诊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颈动脉狭窄、下肢深静脉血栓、门脉高压、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二下午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168号长海医院

公众号|KTSXGB

扫码关注我们,欢迎分享、点赞!

袁良喜
袁良喜 副主任医师
上海长海医院 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