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洪瑞_好大夫在线
1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图文文章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治 (病案及思考)

发表者:臧洪瑞 人已读

病历介绍

患者:男,53 岁

主诉:右侧鼻塞 1 年,加重伴流脓涕 2 月。

现病史:1年前因右侧鼻塞于外院诊断为右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术后症状缓解,7个月前再次出现右侧鼻塞,近2月鼻塞加重伴流脓涕。

查体:右侧总鼻道、下鼻道及中鼻道见灰红色新生物,表面大量黄脓性分泌物。

辅助检查

1.鼻内镜检查:右侧总鼻道、下鼻道及中鼻道见灰红色新生物(图1),内镜下取活检,病理报:(右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左侧鼻腔未见异常。

图 1 鼻内镜检查(右)

2.鼻窦CT平扫(图2):右侧上颌窦内见混杂密度影填充(红色三角形),并突入右侧筛窦及中鼻道、总鼻道内,右侧部分筛窦壁和右侧上颌窦内侧壁缺如,鼻中隔右侧部分骨质吸收变薄。

图 2 鼻窦CT平扫 (A) 冠状位 (B)水平位

3.鼻窦MR平扫+增强:右侧上颌窦及鼻腔内可见团状软组织异常信号(红色三角形),T1WI呈稍高混杂信号,T2WI呈稍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内可见管状低信号区,右侧上颌窦出口增宽,周围窦壁及下鼻甲骨质吸收。(图3)

(注:由于该例T1WI增强缺乏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此处未附T1WI增强图片)

图 3 鼻窦MR (A)水平位T1WI (B)水平位T2WI (C)冠状位T2WI

术前诊断

鼻腔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右侧,Krouse T3期)

治疗策略

手术名称:

经鼻内镜泪前隐窝、中鼻道双进路右侧上颌窦、筛窦肿物切除+右侧上颌窦、筛窦开放术。

手术思路:

  1. 手术入路及切口:泪前隐窝入路,于右侧下鼻甲附着处前端做“L”形切口,延伸至鼻底,结合骨凿、反咬钳及磨钻充分去除上颌窦内侧壁,暴露鼻泪管。
  2. 探查肿瘤基底部与术前是否吻合:结合鼻窦CT及MRI,肿瘤基底部主要位于右上颌窦内壁、齿槽隐窝及右上颌窦内壁和后壁交界处。
  3. 切除肿瘤:先切断肿瘤基底部,再取除肿瘤游离部大部分。
  4. 磨钻及彭氏电刀充分磨除和烧灼肿瘤基底部及其所附着骨质。
  5. 探查并彻底清除所有肿瘤:发现并切除鼻泪管下段背侧黏膜表面所附着肿瘤。
  6. 上颌窦填塞,缝合切口,鼻腔填塞。

A:泪前隐窝入路,行“L”形切口;

B:暴露鼻泪管,见肿瘤破坏右上颌窦内壁;

C:暴露肿瘤(右上颌窦内侧壁)并切除大部分肿瘤;

D:切除右上颌窦齿槽隐窝肿瘤;

E:探查见右鼻泪管下端背面黏膜表面附着肿瘤;

F:探查见右上颌窦、鼻腔、鼻泪管基本无肿瘤残余;

G:磨除位于右上颌窦内壁与后壁交界处的肿瘤基底部所附着骨质;

H:电凝烧灼肿瘤基底部附着骨质。

IT:(右)下鼻甲;MS:(右)上颌窦;MT:(右)中鼻甲;S:鼻中隔;黑色三角形:内翻性乳头状瘤;黑色星号:右鼻泪管

讨论

术后予促排、抗过敏、雾化等对症治疗。

分析讨论

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为常见的原发于鼻腔鼻窦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常以渐进加重的单侧持续性鼻塞伴脓涕为临床表现,具有局部骨质侵蚀性,术后容易复发,多次复发后肿瘤易恶变。

  •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渐进加重的单侧持续性鼻塞、脓涕),体征(鼻腔鼻窦灰红色新生物),影像学检查(如下所述)以及病理学可做出诊断。本例症状和鼻内镜表现比较典型,鼻内镜下活检病理结果支持SNIP,鼻窦CT及MRI提示肿瘤主要位于右侧鼻腔及右上颌窦,肿瘤基底部有多处:右侧上颌窦内壁、右上颌窦齿槽隐窝、右上颌窦后壁与内壁交界处。

  1. 鼻窦CT:用于判断肿瘤生长部位及范围,SNIP呈现为密度均匀或不均的软组织密度影,呈膨胀性生长,上颌窦、鼻腔外侧壁及筛窦最常被累及,基底部附着处骨质可见局部骨质增生(骨炎征)
  2. 鼻窦MRI:有助于判断SNIP大小、基底部位置及生长方向。“脑回征”为较为稳定的MRI特征,表现为在窦腔形态相对规则的上颌窦和蝶窦,T2WI或增强T1WI上以基底部为辐射中心,从基底部向游离端辐射,肿瘤主体部分呈相间条纹征(如图3)。当SNIP起源于不规则或狭窄的区域,或合并癌变、巨大囊性变,无法显示“脑回征”。脑回征欠规整或局部缺失、坏死往往提示恶性肿瘤的发生。

若SNIP局部缺失或坏死,肿瘤侵及鼻外,需警惕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或伴发。有的SNIP表面是息肉组织,外观与息肉较难区别,内部是SNIP,且常由于肿瘤较大导致鼻窦阻塞性炎症,被误诊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 肿瘤分期:
  • 我们可以通过根据鼻窦 CT和 MRI表现判断SNIP的大小和范围、对周边结构的侵犯,对SNIP进行分期,以制定手术方案,预估手术难度,预测术后疗效。众多分期方法有各自的侧重点,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Krouse分期[1](表1),此分期的依据是肿瘤累及范围,但未涉及肿瘤基底部位置,而依据肿瘤基底部位置分期的Kamel分期[2](表2)较为笼统。以上分期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有限。北京同仁医院王成硕团队依据SNIP基底部位置进行了详细的分期,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手术方式[3](表 3),具有较好的手术指导意义。

    (点击放大查看)


  • 治疗策略:
根据影像学检查判断肿瘤累及的范围及肿瘤基底部位置,采取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切口,彻底切除肿瘤,充分处理基底部所附着骨质,减少术后复发。

  1. 确定肿瘤范围和基底部,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除SNIP累及气化很好的额窦外侧,经鼻内镜无法彻底切除,需要鼻外额窦入路,一般通过鼻内镜手术即可切除肿瘤。如肿瘤侵犯到鼻窦以外,甚至发生颅内侵犯,通过鼻内入路无法切除,需要鼻外入路(详见表 3)。
  2. 寻找肿瘤基底部,切除大部分肿瘤:彻底切除肿瘤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术后病变复发率是评价疗效的主要指标。
  3. 分处理肿瘤基底部及其所附着骨质:肿瘤根基部所附着的骨质表面粗糙不平,肿瘤细胞易残留,术中应该用磨钻及电刀将其充分磨除和电凝,以便彻底清除SNIP肿瘤组织和细胞,以防复发。
  4. 保护周围结构,避免并发症:
  5. (1)出血:蝶腭动脉鼻后外侧动脉(图 4)[4]下鼻甲支主干位于下鼻甲上缘与上颌窦后囟交界处,在扩大开放上颌窦时易被损伤,出血较快,需电凝止血。

    图 4[4] 蝶腭动脉鼻后外侧动脉下鼻甲支

    (2)鼻泪管损伤:开放上颌窦口过分向前或行下鼻道开窗时损伤鼻泪管,术后易出现溢泪,需与鼻腔填塞所致溢泪相鉴别。

    (3)神经损伤:

    ① 眶下神经(图 5)[5]:该神经损伤可表现为一侧面颊部麻木。在处理上颌窦顶壁时,注意避免损伤眶下神经。

    图 5[5] 眶下神经

    IOA: infraorbital artery, 眶下动脉;ION: infraorbital nerve, 眶下神经;

    Post. Max. sinus wall: posterior wall of the maxillary sinus, 上颌窦后壁;

    Max. sinus lat. Wall: maxillary sinus lateral, 上颌窦外侧壁

    ② 上牙槽神经(图 6)[6]:上牙槽神经在穿行眶下沟、眶下管时发出上牙槽前神经、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三条神经的分支在接近牙根处彼此吻合成上牙丛,若损伤此神经,术后会出现牙齿麻木感。

    图6[6] 上牙槽神经

    Posterior dental nerve:上牙槽后神经,

    Medial dental nerve:上牙槽中神经,

    Anterior dental nerve:上牙槽前神经


    # 参考文献 #

  6. Krouse JH. Development of a staging system for inverted papilloma[J]. Laryngoscope, 2000,110(6): 965‐8.
  7. Kamel R, Khaled A, Kandil T. Inverted papilloma: new classific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endoscopic surgery[J]. Am J Rhinol, 2005,19(4): 358‐64.
  8. 王成硕,张罗.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期.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55(2):187-190.
  9. Gutierrez WR, Bennion DM, Walsh JE, Owen SR. Vascular pedicled flaps for skull base defect reconstruction. Laryngoscope Investig Otolaryngol. 2020,5(6):1029-38.
  10. Elhadi AM, Zaidi HA, Yagmurlu K, Ahmed S, Rhoton AL Jr, Nakaji P, Preul MC, Little AS. Infraorbital nerve: a surgically relevant landmark for the pterygopalatine fossa, cavernous sinus, and anterolateral skull base in endoscopic transmaxillary approaches. J Neurosurg. 2016,125(6):1460-8.
  11. Benaifer D. Preziosi, Adam T. Hershkin, Paul J. Seider, and Gregory M. Casey. Oral & Maxillofacial Regional Anesthesia. https://www.nysora.com/regional-anesthesia-for-specific-surgical-procedures/head-and-neck/maxillofacial/oral-maxillofacial-regional-anesthesia/.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