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金
刘金 医师
北京西京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

肥胖有哪些类型?

1275人已读


肥胖症是指体内贮积的脂肪量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是一种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生机制是因为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和体重超常。肥胖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慢性疾病。


现代医学对肥胖类型的理解:


肥胖类型可以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这两种。具体分析如下:

1.单纯性肥胖: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是单纯性肥胖的常见原因。

单纯性肥胖常伴随诸多代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单纯性肥胖的患者应该注意饮食热量的控制,同时加强运动,尽量使摄入的总热量低于消耗的总热量来减轻体重。

2.继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约占肥胖发病率的20%-30%,在临床上一般能找到明确的病因,比如下丘脑垂体病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继发性肥胖是一种特殊的黏液性水肿性肥胖,可给予左甲状腺激素治疗。继发性肥胖主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患者一般会出现满月脸、高血压、低血钾等情况,此时需检查原发病因再对症治疗。

以上内分泌科的辅助检查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肥胖的相关病因,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医对肥胖症的理解:

一、中医对肥胖的定义与分类

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健康问题。根据中医理论,肥胖可分为以下几类:

⒈ 湿热痰浊型:主要表现为体重过重、容易出汗、口干燥渴、胃口大、大便黏滞等症状。

⒉ 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体形肥胖不均匀、腹部肥胖突出、面色晦暗、皮肤搔痒等症状。

⒊ 脾胃虚弱型:主要表现为体重超重、容易疲倦、腹部脂肪积聚、食欲不振等症状。

⒋ 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为体型肥胖、情绪易怒、胸闷胁痛、舌质较红等症状。

二、中医对肥胖的病因病机认识

⒈ 饮食过剩:中医认为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饮食过剩,导致消化系统无法消化和吸收过多的能量,从而形成脂肪堆积。

⒉ 情绪失调:情绪失调也是导致肥胖的因素之一。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或长期压抑会导致体内气血运行不畅,从而产生内热,促进脂肪的堆积。

⒊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脾胃功能不振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从而影响能量代谢,促进脂肪堆积。

⒋ 肝郁气滞:中医认为肝气郁结会导致气滞血瘀,影响脾胃功能,从而导致肥胖。

通过正规专业中医大夫的详细问诊后即可判断患者相应的症候类型!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刘金
刘金 医师
北京西京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