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S治疗帕金森病都有哪些靶点,如何选择最佳刺激靶点呢?
目前临床上治疗帕金森病最常用的DBS靶点为丘脑底核STN和苍白球GPi。丘脑底核和GPi对帕金森病患者主要运动症状如运动迟缓、强直、震颤等的改善效果均较好。虽然在治疗震颤时,许多团队更倾向于使用丘脑底核,但是目前大部分的证据表明丘脑底核和GPi对震颤的改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对治疗震颤的靶点尚无权威的优先推荐。对于异动等运动并发症,丘脑底核和GPi也有较好的疗效,其中,GPi对于异动的改善要优于丘脑底核。对于非运动症状,GPi对于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较好,而丘脑底核对于疼痛尤其是骨骼肌疼痛效果较好,还可以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睡眠/疲乏、幻觉/幻视等症状。在认知功能方面,目前丘脑底核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总体而言,如果以减少多巴胺能药物为目的,建议优先考虑丘脑底核;对于有认知减退或情绪障碍的患者,则建议优先考虑GPi。此外,以丘脑腹侧中间核(ventral intermediate nucleus,Vim)为靶点可以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症状,但是对强直和运动迟缓效果并不理想。
除了传统的丘脑底核、GPi和Vim靶点外,近些年还发现了一些具有潜力的DBS新靶点。脑桥核(PPN)位于脑桥基底部,是步态相关神经通路的主要核团,因此有学者尝试应用脑桥核-DBS治疗帕金森病的冻结步态。然而,目前对脑桥核的治疗效果存在争议,这是因为不同的研究使用不同的参数设置,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另一个原因是脑桥核团在MRI中定位困难。此外,未定带的异常神经活动在震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以未定带为靶点的DBS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震颤症状,且对其他运动症状也有一定改善;但是未定带的DBS对患者的语言或步态功能可能有不利影响。黑质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另一个新靶点,研究表明黑质区域的DBS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冻结步态,但同时也容易加重患者异动、跌倒等症状。这些新靶点的作用效果仍存在争议,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寻找疗效更佳的新靶点。
本文是蒋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