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世界脊髓灰质炎日,我们在这里
10月24日,是一个特殊的节日——世界脊髓灰质炎日(World Polio Day)。来自北京各地的患友们和志愿者聚集在腾讯会议上,来了个云庆祝!
“儿麻”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说的就是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大部分感染者表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并留下终身残疾。世界著名的病毒学家Jonas Salk博士于1955年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在世界范围内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罹患脊髓灰质炎的概率。为纪念这位伟人,人们将他的诞辰即每年10月24日,作为“世界脊髓灰质炎日”。
今天,北京市肢残人协会“彩虹桥”儿麻之家邀请《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主任张爱民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臧建成医生以及多位儿麻患友在线上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纪念和科普活动。

儿麻日云庆祝“腾讯会议室”
首先,张爱民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后发综合征”他结合自己的儿麻康复经历和求治经验,讲述了如何诊断脊髓灰质炎后发综合征(PPS),结合新近翻译出版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家庭康复指南》,提出儿麻患友自我赋能建议。他说,我们应该建立专业的医疗服务体系,尤其是儿麻诊所,这对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治疗和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儿麻患友们要学会保存体能,防止过度使用,避免二次伤害造成的更大痛苦。

张爱民教授做专题讲座
臧建成医生跟随秦泗河教授从事矫形外科十多年,结合近几年与国际儿麻组织交流的经验,讲述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后遗症”,从“儿麻饮食”“儿麻康复”“儿麻手术”“儿麻体重”“儿麻疲劳”“儿麻疼痛”“儿麻骨折”“儿麻瑜伽”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他推荐应通过综合措施为儿麻患者解除痛苦,功能康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融入社会。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麻门诊”的初步探索,呼吁社会各界应给予关注,支持这个群体,以提升其福祉。

臧建成教授做专题讲座
原北京市残联副理事长吕争鸣介绍了他利用轮椅辅具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和注意事项。残友李嘉介绍分析了周边儿麻患友的生活现状,盼望着早日整理出儿麻医疗矫治康复指南。其他几位残友也分享了战胜自我与疾病抗争的故事,朋友们在线上进行了充分互动和自由交流。
今天的纪念和科普活动后,广大儿麻残友们纷纷发来信息,表示有太多太多的感触。专家的讲座和朋友们之间的交流让大家受益匪浅,就象北京美丽的秋天,硕果累累,收获满满。
2023年10月24日
(转载自“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关爱中心”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