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孙普增
孙普增 主任医师
阳谷县人民医院 消化呼吸内科

怎样采用6步法搞定血气分析?实例分析!

1397人已读

血气分析是指通过测定人体血液的 pH 值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指 CO2、O2)评估机体是否存在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是抢救危重病人和术中监护的重要指标之一。

1、判断呼吸衰竭:

(1)氧合指标 :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

氧分压(PaO2):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 90~100 mmHg。

一般认为PaO2 60~80mmHg为轻度缺氧,通常将PaO2<60mmHg作为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Note: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PaO2 正常值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根据年龄的计算公式为 PaO2 = 100 mmHg -(年龄×0.33)+/- 5 mmHg。换句话说,80 岁的老年人正常氧分压可低至 69 mmHg。

血氧饱和度(SaO2):表示血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程度。正常人动脉 SaO2 为 95% ~ 98%,如低于 90% 可确定有低氧血症存在。

Note: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SaO2 作为判断机体是否缺氧并不敏感,原因是由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呈 S 形(如下图)的特性,当 PaO2 已有明显下降(60 mmHg)时,SaO2 仅呈现较轻度的缺氧(90%)。

(2)二氧化碳指标 (PaCO2

二氧化碳分压(PaCO2):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可作为肺泡通气量的指标。正常值为 35 ~ 45 mmHg,平均值为 40 mmHg。

PCO2临床意义和处理

临床意义:

① 衡量肺泡通气量的重要指标

② 判断酸碱失衡:PaCO2>45mmHg为呼酸或代偿后的代碱

③ PaCO2<35mmHg为呼碱或代偿后的代酸

④ 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

处理:

调节肺泡通气量

Note:通常静脉血 PaCO2 较动脉血高 5 ~ 7 mmHg,可用来判断动脉血气分析是不是错采了静脉血。

根据 PaO2、SaO2 和 PaCO2 水平判断有无呼吸衰竭

PaO2 低于 60 mmHg 定义为呼吸衰竭,SaO2 低于 94% 则提示缺氧。

若同时 PaCO2 正常或下降,表明肺换气功能障碍,为 Ⅰ 型呼吸衰竭;

若 PaCO2 大于 50 mmHg 即存在二氧化碳潴留,表明肺通气功能障碍,Ⅱ 型呼吸衰竭。

PaCO2低于35mmHg,称为过度通气,常由于患者呼吸频率过快或机械通气参数调节不当所致;PaCO2高于45mmHg,称为二氧化碳蓄积,通常由于气道不完全通畅或通气量不足所致。PaCO2的原发性增加或减少,则引起呼吸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

PaCO2<35mmHg时可能为呼吸性碱中毒(此时pH增高),或为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反应(此时pH降低),其代偿极限为PaCO2 10mmHg;PaCO2>45mmHg时可能为呼吸性酸中毒(此时pH降低),或为代谢性碱中毒的代偿反应(此时pH增高),其代偿极限为PaCO255mmHg。

呼吸衰竭时PaCO2>50mmHg(6.67kPa)。肺性脑病时PaCO2常超过70~80mmHg(9.33~10.66kPa)。当PaCO2>80mmHg(10.66kPa)时,患者常出现明显意识障碍。

2、判断酸碱失衡

(1)酸碱度(pH 值)

pH 值:正常 pH 在 7.35 ~ 7.45 之间,可反映体液总酸碱度,能判断机体处于酸中毒还是碱中毒。

PH值临床意义:

① PH<7.35为酸血症,PH>7.45为碱血症

② 单纯靠pH不能区别是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酸碱失衡

③ pH正常不能排除酸碱失衡

④ 在病人高热或低体温时,测得的pH要进行校正:校正pH=0.0147×(37℃-病人体温)

Note:由于机体强大的代偿能力,pH 即便正常也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同时 pH 受呼吸和代谢因素共同影响,因此单凭这一指标不能区别是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失衡。

在纠正酸碱失衡时,治疗应达到的满意范围为pH 7.30~7.50。若pH超出此范围,机体酶系统活性将会受损。 严重酸中毒致pH降低到7.20以下时,常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降低。严重酸中毒时由于血钾增高,可致室性心律失常,甚至严重的传导阻滞、心室颤动和心搏骤停。因此在临床处理上,应使用碱化药(碳酸氢钠)使pH升高到7.20以上。严重碱中毒致pH增高到7.60以上时,临床上可出现中枢神经兴奋症状、肌肉抽动、呼吸抑制、低钾血症、心律失常等情况。此时应使用酸化药(盐酸精氨酸),使pH降低到7.60以下。

(2)碳酸氢根(HCO3ˉ)

碳酸氢根(HCO3ˉ):包括标准碳酸氢根(SB)和实际碳酸氢根(AB)。

SB 是指在 37℃,血红蛋白完全饱和,经 PaCO2 为 40 mmHg 的气体平衡后的标准状态下所测得的血浆 HCO3ˉ 浓度,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可反映体内的 HCO3ˉ 的贮存量,代谢性酸中毒时 SB 降低,代谢性碱中毒时 SB 升高。

AB 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在实际 PaCO2、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 HCO3ˉ 浓度,受呼吸影响。正常值 22 ~ 27 mmol/L,平均 24 mmol/L。

AB 参考值为 22 ~ 27 mmol/L,平均 24 mmol/L。

AB < 22 mmol/L 可见代谢性酸中毒,亦见于呼吸性碱中毒经肾代偿;

AB > 27 mmol/L 见于代谢性碱中毒,亦可见于呼吸性酸中毒经肾代偿;

Note:AB 与 SB 的差值反应呼吸因素对血浆 HCO3ˉ 影响的程度,所以呼吸性酸碱失衡时 AB 和 SB 数值不一致。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代偿可升至45mmol/L,但>45mmol/L时提示合并代谢性碱中毒。AB降低可见于代谢性酸中毒,亦可见于呼吸性碱中毒经肾脏代偿时的反应;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AB最低可降至12~15mmol/L,但AB<12mmol/L时提示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由于AB受呼吸因素影响,故AB与SB之差可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HCO3-的影响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代谢性酸中毒时AB=SB,但均<正常值;代谢性碱中毒时AB=SB,但均>正常值。

(3)缓冲碱 BB

缓冲碱(BB):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负离子)的总和,包括 HCO3ˉ、Hb 和血浆蛋白。HCO3ˉ 是 BB 的主要成分,约占 50%,是反应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正常参考值在 45 ~ 55 mmol/L,平均 50 mmol/L。

Note:BB 反应机体对酸碱平衡失调时总的缓冲能力,不受呼吸、CO2 改变的影响。因此,BB 增加提示代谢性碱中毒,BB 减少提示代谢性酸中毒。但是仅 BB 一项降低要考虑贫血(血红蛋白低)可能。

(4)剩余碱 BE

剩余碱(BE):是指在 37 ℃,血红蛋白完全饱和,经 PaCO2 为 40 mmHg 的气体平衡后的标准状态下,将血液标本滴定至 pH 等于 7.40 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表示全血或血浆中碱储备增加或减少的情况。

需加酸者表示血中有多余的碱,BE 为正值;相反,需加碱者表明血中碱缺失,BE 为负值。BE 是反映代谢性因素的一个客观指标,更是排除了呼吸因素的一个指标。顾名思义,BE 正值越大,表示存在代碱,反之,BE 负值负的越多,表示存在代酸。

BE 正常范围 ±3 mmol/L,平均为 0。

Note:一般认为BE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是判定代谢性酸碱失衡的指标。代谢性酸中毒时BE负值增加;代谢性碱中毒时BE正值增加。实际上,在呼吸性酸中毒时由于肾脏的代偿调节作用,HCO3ˉ代偿性增高,BE正值亦增大;呼吸性碱中毒时则因HCO3ˉ代偿性降低,BE负值亦增大。

由于在测定时排除了呼吸性因素的影响,只反映代谢因素的改变,故BE的意义与SB大致相同。但因其反映的是总的缓冲碱的变化,故较SB更全面。

⑸二氧化碳总量TCO2

定义:血浆中各种形式CO2的总量,包括结合形式的HCO3-,物理溶解的CO2以及其他少量化合物

正常值:24-32mmol/L

二氧化碳总量临床意义

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影响

TCO2=[HCO3¯]+PaCO2*0.03

⑹ 乳酸LAC

乳酸是糖酵解的代谢产物,产生于骨胳,肌肉,脑和红细胞,经肝脏代谢后由肾分泌排泄

正常值:0.5-2.2mmol/L

临床意义:可反映组织氧供和代谢状态,评估治疗效果

Lac>4.0mmol/L:需要治疗

Lac>9.0mmol/L:死亡率较高

六步法:

Step1:自洽性分析

根据 Henderseon-Hasselbach 公式评估血气数值的内在一致性

[H+] = 24×(PaCO2)/[HCO3ˉ]

(如果 pH 和计算的 [H+] 数值不一致,该血气结果可能是错误的(例如抽的静脉血),必须重新测定。)

计算 [H+] 和 pH 对照表

Step2:pH 值定酸碱 —— 是否存在酸碱血症?

酸血症 7.35 < pH < 7.40;(代偿范围内)

pH < 7.35;(失代偿性酸中毒)

碱血症 7.40 < pH < 7.45;(代偿范围内)

pH > 7.45;(失代偿性碱中毒)

pH 正常 pH 在 7.35 ~ 7.45;(正常但不能除外酸碱失衡)

记住:即使pH值在正常范围( 7.35-7.45 ),也可能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你需要核对PaCO2HCO3ˉ和阴离子间隙。

Step3:原发因素定代、呼 —— 判断是原发呼吸失衡,还是原发代谢失衡

原发呼吸失衡看 PaCO2 改变,原发代谢失衡看 SB(实际反映 HCO3ˉ)改变。代偿变化不足以抵消原发变化,因此 pH 方向与原发变化一致。也就是说,PaCO2 和 HCO3ˉ 两个指标中谁代表的酸碱变化与 pH 值反映的酸碱变化方向相同,谁就是原发因素。

◆当 pH < 7.35(酸中毒)时,如果 PaCO2 > 45 mmHg(酸),表示为原发性呼酸;如果 HCO3ˉ 降低(酸),表示为原发性代酸。

◆当 pH > 7.45(碱中毒)时,如果 PaCO2 < 35 mmHg(碱),表示为原发性呼碱;如果 HCO3ˉ 升高(碱),表示为原发性代碱。

◆当 PaCO2 和 HCO3ˉ 反映的酸碱变化方向相同无法判断原发因素时:

如果检测结果中 PaCO2 和 HCO3ˉ 反映的酸碱变化方向相反(一个上升一个下降),例如同时存在 PaCO2 升高和 HCO3ˉ 降低的酸中毒(呼酸合并代酸),或同时存在 PaCO2 降低和 HCO3ˉ 升高的碱中毒(呼碱合并代碱),则存在混合性酸碱失衡,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判断导致酸碱失衡的原发因素。

如果存在呼吸道梗阻、肺部感染、慢阻肺、呼吸衰竭等因素,则考虑呼吸为原发因素;

如存在低血压、血容量不足、感染、大量利尿剂应用、胃肠减压、肝肾功能不全等,则考虑代谢为原发因素。

Step4:继发变化定单混 —— 代偿是否符合调节规律,判定单纯性或混合性酸碱紊乱

在单纯性酸碱紊乱时,PaCO2 和 HCO3ˉ 两个指标中确定一个变量为原发性变化后,另一个变量发生代偿即为继发性代偿性反应;而在混合性酸碱紊乱时,PaCO2 和 HCO3ˉ 两个指标中确定一个变量为原发性变化后,若另一个变量为又一个原发性变化,为讨论方便,统称为「继发性变化」。

当我们通过 Step3 判断原发因素后,如果另一因素也发生变化,且检测结果中 PaCO2 和 HCO3ˉ 反映的酸碱变化方向相反(同时上升或下降),则需推断另一因素的变化是否为原发因素的代偿改变。

比如呼酸(pH < 7.35)时,根据 PaCO2 升高判断为原发性呼酸,但同时 HCO3ˉ 升高程度与预期代偿反应相符(见下图),表示 HCO3ˉ 升高为机体代偿表现,此时为单纯的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偿;若观察 HCO3ˉ 升高程度超过预期的代偿极限,则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Step5:如果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计算 AG

阴离子间隙(AG):为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undetermined anion,UA)与未测定阳离子(undetermined cation,UC)的差值,即 AG=UA-UC。由于溶液呈电中性,因此 [Na+]+UC=[Cl-]+[HCO3ˉ]+UA,因此 AG=UA-UC=[Na+]-[Cl-]-[HCO3ˉ]

临床意义:

根据 AG 将代谢性酸中毒分为 2 类:

1、高 AG,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2、正常 AG,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AG 的正常值为 12±4 mmol/L。

AG增加提示代谢性酸中毒,且为“获酸”性代谢性酸中毒(如乳酸性酸中毒、尿毒症、酮症酸中毒等)。

AG正常可以是正常酸碱状态,也可以是“失碱”性代谢性酸中毒或高氯性酸中毒(如腹泻、肾小管性酸中毒或过多应用含氯的酸)。

AG在判断三重酸碱失衡(TABD)中发挥重要作用,AG>30mmol/L时肯定有酸中毒,20~30mmol/L时酸中毒的可能性很大(>70%),17~20mmol/L时只有20%有酸中毒。

Note:对于低白蛋白血症患者,阴离子间隙正常值低于 12 mmol/L。

低白蛋白血症患者血浆白蛋白浓度每下降 10 g/L,阴离子间隙「正常值」 下降约 2.5 mmol/L。(例如,血浆白蛋白20 g/L 患者约为 7 mmol/L)。

如果阴离子间隙增加,在以下情况下应计算渗透压间隙。

AG升高不能用明显的原因(DKA,乳酸酸中毒,肾功能衰竭)解释,应怀疑中毒。

Step6:看 AG 定多重

可进一步根据阴离子间隙升高与 [HCO3ˉ] 的关系判断是否为多重酸碱失衡。

当高 AG 性代酸时,AG 的升高值恰好等于 HCO3ˉ 的下降值。

△AG=AG-12=△HCO3ˉ

潜在 HCO3ˉ:指排除并存高 AG 代酸对 HCO3ˉ 掩盖作用之后的 HCO3ˉ,其可揭示高 AG 代酸 + 代碱和三重酸碱失衡中的代碱。

潜在 [HCO3ˉ]= ∆AG + 实测 HCO3ˉ=Na+ - Cl- - 12

如果潜在 [HCO3ˉ] 的值应当介于 22 和 26 之间,为高 AG 代谢性酸中毒;

如果潜在 [HCO3ˉ] < 22,则并存 AG 正常的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如果潜在 [HCO3ˉ] > 26,则高 AG 性代谢性酸中毒并存代谢性碱中毒。


■ 6个Case实战演练

【Case 1】

1个22岁糖尿病男性发生了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检验数值如下:

Na+=128 K+=5.9

Cl-=94 HCO3ˉ=6

PCO2=15 PO2=102

pH=7.19 BG=324

Step 1:数据是否相符合?

Step 2:碱血症还是酸血症?

Step 3:原发是呼吸性的还是代谢性的?

Step 4:在代偿范围内吗?预计的PaCO2=1.5×6+8±2=17±2所以,测得的PaCO2=15是在预计的15-19之内,所以代偿在正常范围内,即没有发生失代偿,没有发生呼吸性碱中毒。

Step 5:阴离子间隙:AG=[Na+]-[Cl-]-[HCO3ˉ]=128-94-6=28>12。即高AG性代谢性酸中毒。

Step 6:ΔAG=28-10=18 预计的[HCO3ˉ]= ΔAG+测得的[HCO3ˉ]=18+6=24预计的[HCO3ˉ]=18+6=24在22-26之间。因此,该患者是单纯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ase 2】

一个32岁男性病人,有慢性饮酒病史,到急诊室就诊,主诉有恶心、呕吐和腹痛三天。四小时之前吃了点食物以求缓解疼痛。意识清楚,体检没有异常发现。

Na+=132 K+=3.9

Cl-=82 HCO3ˉ=4

PCO2=10 PO2=110

pH=7.25 BG=68

BUN=14 blood alcohol=106

尿液分析:protein-,ketones-,有结晶

Step 1:数据是否相符合?

Step 2:碱血症还是酸血症:酸血症

Step 3:原发是呼吸性的还是代谢性的?代谢性的

Step 4:在代偿范围内吗?预计的PaCO2=1.5×4+8±2=14±2。所以,测得的PaCO2=10是在预计的12-16之外,即有继发性呼吸性碱中毒。

Step 5:阴离子间隙:AG=[Na+]-[Cl-]-[HCO3ˉ]=132-82-4=46>12,即高AG性代谢性酸中毒。

Step 6:ΔAG=46-10(12)=36,预计的[HCO3ˉ]=36+4=40。因此,该患者除了高AG代酸还有代谢性碱中毒。(If>26,代谢性碱中毒)

结论:乙二醇中毒引起的高AG的代谢性酸中毒,呕吐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并存呼吸性碱中毒,是一个三重的酸碱平衡紊乱。


【Case 3】

一个46岁女性,因COPD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CXR提示右下肺渗出。

Na+=140 K+=4.1

Cl-=98 HCO3ˉ=30

PCO2=66 PO2=38

pH=7.28

Step 1:数据是否相符合?

Step 2:碱血症还是酸血症:酸血症

Step 3:原发是呼吸性的还是代谢性的?呼吸性的

Step 4:在代偿范围内吗?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HCO3ˉ ] 升高 =24 + [ PaCO2 -40)/10]=24+(66-40)/10=27。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24 + [ PaCO2-40)/3]= 24+(66-40)/3=33。

该患者, HCO3ˉ=30,在27和33之间,所以是一个慢性过程急性加重。

最大可能诊断:COPD并肺炎,慢性过程急性加重。


【Case 4】

一个47岁的女性,大量饮酒后因恶性、呕吐和发热而入院。

Na+=140 K+=2.9

Cl-=96 HCO3ˉ=18

PCO2=49 PO2=45

pH=7.15 BG=96

尿液分析:酮体4+

X线提示左上叶、右中叶和右下叶渗出性改变。

Step 1:数据是否相符合?

Step 2:碱血症还是酸血症:酸血症

Step 3:原发是呼吸性的还是代谢性的?pH=7.15,PaCO2=49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

Step 4:在代偿范围内吗?

Step 5:阴离子间隙:AG=[Na+]-[Cl-]-[HCO3ˉ]=140-96-18=26>12,即高AG性代谢性酸中毒。

Step 6:ΔAG=测得的AG-正常的AG=26-10=16

预计的[HCO3ˉ ]= ΔAG+测得的[HCO3ˉ]=16+18=34

If>26,代谢性碱中毒所以,有一个原发性的代谢性的碱中毒

结论:该患者最大的可能是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另外一个是酮症酸中毒,但血糖96在正常范围内,不大可能。该患者是三重酸碱平衡紊乱,嗜酒导致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呕吐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和肺炎导致呼吸性酸中毒。


【Case 5】

一个62岁男性,因严重的呼吸困难收住ICU,身边发现一些瓶子,包括呋塞米、依那普利、氯化钾和阿司匹林。胸部X片提示肺水肿。

Na=140 K=2.8

Cl=108 HCO3ˉ=10

PCO2=16 PO2=106

pH=7.42

Step 1:数据是否相符合?

Step 2:碱血症还是酸血症:pH =7.42,正常的,但不能排除酸中毒和碱中毒同时存在。

Step 3:原发是呼吸性的还是代谢性的?

Step 4:在代偿范围内吗?

Step 5:阴离子间隙:AG=[Na+]-[Cl-]-[HCO3ˉ]=140-108-10=22

因此,该患者属于高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

Step 6:ΔAG=测得的AG-正常的AG=22-10=12

预计的[HCO3ˉ]= ΔAG+测得的[HCO3ˉ]=12+10=22

该患者是一个水杨酸中毒引起的高AG代谢性酸中毒和肺水肿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


【Case 6】

一个28岁的女性,她拿着有机溶剂擦自己的摩托车后出现不能解释的谵妄和酸中毒入院。

Na=139 K=1.7

Cl=115 HCO3ˉ=12

PCO2=28 PO2=92

pH=7.24 BUN=7

Cr=1.3

尿液分析:pH=6.5

尿比重1.020 没有细胞和结晶

Step 1:数据是否相符合?

Step 2:碱血症还是酸血症:酸血症

Step 3:原发是呼吸性的还是代谢性的?代谢性

Step 4:在代偿范围内吗?预计的PaCO2=1.5×12+8±2=26±2

测得的PaCO2=28是在预计的24-28之内,所以代偿在正常范围内。

Step 5:阴离子间隙:AG=[Na+]-[Cl-]-[HCO3ˉ]=139-115-12=12。因此,该患者属于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或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不须测ΔAG。

原因:提示甲苯中毒的线索

1.甲苯是摩托车洗剂中除甲醛外第二大成分;2.AG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3.能引起Type 1 RTA

结论: 甲苯中毒引起的继发性高氯性酸中毒


常见的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1)胃肠道丢失钠大于氯,如腹泻;2)无机酸摄入,如氯化铵;3)肾小管酸中毒

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的鉴别诊断,尿pH值是最有鉴别诊断价值的实验。

大多数全身性酸中毒者,健康的肾脏能酸化尿液,以使尿pH小于5.5。

• 正常肾功能

尿pH<5.5,摄入无机酸或腹泻诱导的酸中毒

• 不正常肾功能

尽管全身酸中毒,尿液无法酸化;尿pH>5.5,一些类型肾小管酸中毒,如distal RTA(1 RTA)。

附:练习病例

练习病例一:

患者男性, 53岁,主因“咳嗽、发热6天,伴呼吸困难3天”入院。血气分析结果:pH 7.25,PaCO2 18 mmHg,PO2 70mmHg,HCO3- 9mmol/L,K+ 5.1 mmol/L, Na+ 129mmol/L, Cl- 98mmol/L。

第一步:根据Henderson简化公式 [H+]=24×PCO2/HCO3-,评估血气数值是否一致可靠。

[H+]=24×PaCO2/HCO3-=24×18/9=48。

从PH和[H+]换算表可以看出,[H+]为48时,对应的pH 应在7.3~7.35之间,而此例的PH是7.25,故pH和[H+]数值明显不一致,即该血气分析结果不可靠,需要重新抽血

练习病例二:

慢阻肺患者,男性,71岁,本次发生急性加重4天入院。急查血气分析结果:pH 7.27,PaCO2 76 mmHg,HCO3- 35 mmol/L,Na+ 138 mmol/L,Cl- 97 mmol/L。

第一步:根据Henderson简化公式 [H+]=24×PCO2/HCO3- ,评估血气数值是否一致可靠。

将患者的血气分析相应指标结果代入公式中,[H+]=24×(PaCO2)/[HCO3-]=24×76/35=52。

从PH和[H+]换算表可以看出,[H+]为52时,对应的pH 应在7.25~7.3之间,而此患者的PH是7.28在此范围,故pH和[H+]数值一致,即该血气分析结果可靠,可继续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根据PH值判定是否存在碱血症或酸血症。

此患者的pH 7.27,小于 7.35,即为存在酸中毒。

第三步:结合病史并根据PH、PCO2判定,是否存在呼吸或代谢紊乱。

慢阻肺为呼吸性疾病,且血气分析提示PH下降,PCO2升高,即可得出存在呼吸性酸中毒。

第四步:根据极限代偿公式判定原发异常后的代偿情况。

得知存在呼吸性酸中毒,且患者为慢阻肺患者加重4天入院,故代入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极限代偿公式中。

[HCO3-]=24+3.5×[(PaCO2-40) /10] =24+3.5×[(76-40)/10]=36.6,结合校正因子是±5.58,所以[HCO3-]=36.6±5.58,即[HCO3-]的代偿范围是31.02~42.18。

由此可知,实测HCO3- 35mmol/L在此代偿范围内,故不存在代谢性酸、碱中毒。

第五步:计算阴离子间隙,了解有无高AG代酸。

AG=[Na+]-([Cl-]+[HCO3-])=138-(97+35)=6。AG结果没有大于16 mmol/L,故不存在高AG代酸,无需进行第六步判断。

因此,此病例的血气分析最终结论为:单纯呼吸性酸中毒。

练习病例三:

患者男性,21岁,有1型糖尿病病史多年,擅自停用胰岛素6天。因“咳嗽、发热伴气促2天入院。入院急查血气分析结果:pH 7.52、PaCO2 13 mmHg、HCO3- 11 mmol/L、Na+ 140 mmol/L Cl- 105 mmol/L,酮体3+。

第一步:根据Henderson简化公式,评估血气数值是否一致可靠。

[H+]=24×(PaCO2)/[HCO3-]=24×13/11=28.4。

对照PH和[H+]换算表可以看出,[pH和[H+]数值一致,故该血气分析结果可靠,可继续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根据PH值判定是否存在碱中毒或酸中毒。

根据此患者的pH 7.52 >7.45 可以知道存在碱中毒。

第三步:结合病史并根据PH、PCO2判定,是否存在呼吸或代谢紊乱。

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H升高,PCO2下降,即可得出存在呼吸性碱中毒。

第四步:根据极限代偿公式判定原发异常后的代偿情况。

从上述步骤已经得知是存在呼吸性碱中毒,结合发病2天,故代入急性呼吸性碱中毒的极限代偿公式中。

[HCO3-]=24-2×[(40-PaCO2)/10]±2.5=24-2×[(40-13)/10] ±2.5=16.1~21.1。即[HCO3-]的代偿范围是16.1~21.1。

而此例的HCO3-实测值为11 mmol/L,不在代偿范围内,且低于代偿范围,故提示还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第五步:计算阴离子间隙,了解有无高AG代酸。

AG=[Na+]-([Cl-]+[HCO3-])=140-(105+11)=24。24大于16,故存在高AG代酸。

第六步:如果有AG升高,计算潜在HCO3-,判断有无其他代酸或代碱。

潜在 [HCO3ˉ]=Na+ - Cl- - 12。将相应指标代入公式,潜在[HCO3-] =Na+ - Cl- - 12=140-105-12=23。即潜在[HCO3-] 在22~27范围内,故没有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因此,此病例的血气分析最终结论为:呼吸性碱中毒+高AG代谢性酸中毒。

练习病例四:

患者男性,46岁,有多年饮酒史,本次因恶心、呕吐、腹痛2天入院。急查血气分析结果:pH 7.25、PaCO2 10 mmHg、HCO3- 4 mmol/L、Na+ 130 mmol/L Cl- 80 mmol/L。

第一步:根据Henderson简化公式,评估血气数值是否一致可靠。

[H+]=24×(PaCO2)/[HCO3-]=24×10/4=60。

对照PH和[H+]换算表可以看出,[pH和[H+]数值一致,故该血气分析结果可靠,可继续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根据PH值判定是否存在碱血症或酸血症

此患者的pH 7.25 < 7.35,故为酸血症。

第三步:结合病史并根据PH、PCO2判定,是否存在呼吸或代谢紊乱。

血气分析提示PH下降,PCO2下降,即可得出存在原发性代谢性酸中毒。

第四步:根据极限代偿公式判定原发异常后的代偿情况。

根据PH和PCO2改变的方向,以及结合病史,故代入代谢性酸中毒的极限代偿公式中。

PaCO2=(1.5×[HCO3-])+8±2=(1.5×4)+8 ± 2=12~16。

由此可见,PaCO2的实测值10小于此代偿范围,即还存在有呼吸性碱中毒。

第五步:计算阴离子间隙,了解有无高AG代酸。

AG=[Na+]-([Cl-]+[HCO3-])=130-(80+4)=46。因AG=46>16,故存在高AG代酸,还需要进行第六步。

第六步:如果有AG升高,计算潜在HCO3-,判断有无其他代酸或代碱。

潜在HCO3-=Na+- Cl--12=130-80-12=38。潜在HCO3- =38,即大于26,故还存在代谢性碱中毒。

因此,此病例的血气分析最终结论为:高AG代酸+呼碱+代碱。


孙普增
孙普增 主任医师
阳谷县人民医院 消化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