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光锁 三甲
王光锁 主任医师
深圳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不插管子,术后即走!肺癌手术竟然还能这样做......

102人已读

肺癌是我国目前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手段。

一百多年间,为了让“患者活下去”发展到让“患者活得更好”,肺癌的手术方式不断被改良,微创手术和胸腔镜外科技术不断发展,手术切口越来越小,手术创伤越来越小,患者术后恢复越来越快,住院时间越来越短,肺癌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也越来越好。

达芬奇机器人肺癌手术


但目前,全麻下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进行解剖性肺切除术,是治疗肺癌的常规手术方式。在这种手术方式之中,少不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肌松药物、大量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这会给患者带来“麻醉相关负担”,如可能会造成气道相关损伤、肺泡气压伤、记忆损失、围术期血栓、术后康复速度慢等问题。

那么能不能不插管做肺癌手术,把手术创伤再进一步减小?

答案是:可以!


近十年来,随着麻醉药物和监护设备的进步,有一种叫“无管手术”(即不插管手术)的手术方式,成为微创胸外科领域的一个前沿热点。

这“无管手术”,具体是啥意思呢?

前面提到,全麻下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进行解剖性肺切除术,是治疗肺癌的常规手术方式。

在这种传统胸外科手术中,患者需要全身麻醉,全身肌肉都处在松弛状态,这意味着,患者无法自主呼吸,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借助呼吸机呼吸,而且还要留置尿管。同时,为了避免术后出现渗出或积液,还需要在患者体内留置胸腔引流,这是造成患者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

“无管手术”则是以患者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为核心的多种无管技术的整合方案。

具体来说就是:

01自主呼吸

首先,术中患者的呼吸问题不再依靠气管插管,而是通过面罩、插鼻咽通气道或喉罩提供吸氧通道,进行自主呼吸,有效避免了因气管插管可能导致的咽喉损伤、术后进食呛咳、肺部感染、肺部损伤等问题。

02减轻疼痛

不插胸腔引流管或者尽量插细管,大大减轻患者的疼痛。但手术精准切除及严格的止血技术是无管的技术保证,手术结束时,医生需要做到彻底排净术后胸腔内残余气体,确保术后创面无渗血,对手术医生外科技术要求非常高,对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3节省时间

在手术前,麻醉科医生为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时,胸外科医生也可同步进行摆体位、精准肌松、手术等流程,大大缩减了手术时间。同时,手术时间缩短,麻醉反应减轻,这也给患者去除尿管提供了条件。

04减轻术后反应

除了无气管插管、无胸腔引流管、无尿管的特点外,无管手术还会以低位膈神经区域神经阻滞技术替代静脉应用肌松药,在术中多处使用局部阻滞麻醉(包括膈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胸壁伤口周围阻滞、胸膜喷洒、迷走神经阻滞等),可减少近一半阿片类麻醉药、避免了患者围术期全身和手术局部的高反应性,降低了炎症反应,有效避免了麻醉负担以及术中使用肌松药引起喉部周围小肌肉功能紊乱而导致恶心、呕吐等术后副作用,患者“无管手术”后两小时即可进食。

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王光锁总结道:“患者就像做无痛胃镜般,在镇静、睡眠、无知觉状态下快速完成肺癌手术,并在手术完毕后迅速苏醒,大大减轻了麻醉负担、减小创伤,同时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感,术后恢复也会更快。”


那问题来了,无管手术,现在可以做了吗?

实际上,早在2016年,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和麻醉科就在国内率先推广自主呼吸麻醉微创胸外科手术方案,并在国际上首先应用低位膈神经阻滞精准肌松技术,大幅度降低镇静镇痛药物术中使用量,达到更好的肺组织塌陷,更小的纵隔摆动、膈肌起伏和手术视野稳定性,为国际同行广泛采纳和应用。2019年,团队还完成全球第2例隆突肿瘤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全隆突切除重建术。

为了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本着“舒适化医疗”的理念,联合深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在前期成熟经验基础上,通过围术期流程整合,集中优势麻醉和外科资源,优化麻醉和手术步骤,针对广大的肺结节潜在早期肺癌人群,推出“极致精准与极致微创的复合无管手术”方案,在每周四开展“简化无管手术日”

近日,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就开展了首次“简化无管手术日”,迈出了“无管手术”的一大步。

当天,王光锁主任团队连续做了十台“无管手术”,这十名患者有男有女,最年轻的二十四岁,年纪最大的七十八岁,说明了“无管手术”不会受到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王光锁主任团队

麻醉科主任医师李亚丽 进行术前镇静准备


当天首台手术患者是60岁的李伯(化名),他的入院诊断为“左下肺后基底段肿块”。李伯当天十点半结束手术,安返病房,没有气管插管、胸管以及尿管的影响,李伯当天下午就能自行起身去洗手间,状态良好。

王光锁主任介绍:“无管手术不仅提升了早期肺癌患者的就医体验,还可以解决一些传统气管插管手术难以解决甚至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肺气肿患者以及需要进行简化气管手术的特定患者而言,更是雪中送炭。”

王光锁主任


同样在首个简化无管手术日进行手术的汤伯伯(化名),就是一名肺气肿患者。

汤伯伯今年77岁,由于肺气肿,他的肺上面布满了肺大疱,如果使用传统气管插管的方式进行手术,非常容易导致其肺大疱破裂,造成严重的后果。而无管手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降低了手术风险。当日,在无管手术的助力下,汤伯伯顺利进行了肺部切除手术。

除了肺大疱患者,患有重症肌无力的肺癌患者获益更显著。

由于情况特殊,此类患者在术中要尽量少用甚至不能使用肌松药,对于传统手术而言,这种情况相当棘手。但在“无管手术”出现后,患者的麻醉镇痛问题得到解决。

此外,对于患有某些特殊基础病的患者,无管手术也给他们术后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显著提升,比如:

何女士(化名)于2005年确诊强直性脊柱炎,三年前,何女士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当时术中使用肌松药进行全麻,术后何女士的强直性脊柱炎病情加重,需注射阿达木单抗进行治疗。

由于阿达木单抗对血糖有影响,术后一年何女士确诊为2型糖尿病,需要一直吃药控制血糖。今年,何女士需要进行肺结节切除手术,术前何女士就担忧不已。好在,在无管手术方案下,何女士术中无需使用肌松药,术后,何女士也未出现基础病加重的情况。

术后第一天下午 10名进行无管手术的患者及家属 聚在大厅与医疗团队进行交流


看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对无管手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家也许会产生一个疑问,无管手术有点众多,以后所有的手术都采取这种方式不就行了?

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哦!王光锁主任特别强调:“无管手术虽然优点众多,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无管手术的方案!”

进行无管手术,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患者的BMI值需要小于26,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2、手术时间不宜太长。同时,术前,手术团队还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评估,才能确定是否给患者实施无管手术。

“安全是首要的!我们要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给患者舒适化医疗的体验。”王光锁主任强调。



本文指导医生▽



王光锁
王光锁 主任医师
深圳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